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市漁政管理站以這三個“最嚴”為工作準則,從源頭抓起對烏海市水產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漁業生產進行零距離監管。
水產品安全從源頭抓起,‘好水、好種、產好魚’。影響水產品的安全主要有苗種、生產環境、生產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市漁政管理站嚴格規范苗種投入的管理,向全市養殖企業及養殖戶提供優良魚種的供應信息,要求購買魚種要去有資質的正規魚種廠購買。同時加強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定期不定期的檢查養殖企業倉儲餌料和漁藥。嚴厲查處非法使用禁用藥物行為,購買投入品的發票要保存2年以上備查。要求并監督各養殖企業100%建立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監管率達到100%。烏海市池塘養殖面積2442畝,年產量370噸。大多采用大池塘生態養殖模式,投入少量餌料,依靠池塘的天然餌料進行養殖,從而提高水產品品質。4月-5月期間,烏海市多家水產養殖企業投放魚種。市漁政管理站科技服務人員從春季魚種的投放、漁藥的安全使用方法、魚病的防治、健康生態養殖措施等方面進行技術服務。監管與服務相結合,從事后嚴查到事前預防,使烏海市“地產魚”安全有保障。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