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五月,天氣漸漸炎熱,武漢市場上的小龍蝦大戰也隨之逐漸升溫。記者日前獲悉,除了傳統的潛江小龍蝦外,江蘇盱眙龍蝦也在今年首度落戶武漢二七路,與潛江小龍蝦爭搶江城消費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多年市場培育,武漢小龍蝦消費逐漸形成規模。消費者口味越來越挑剔,消費越來越理性,不再一窩蜂地追捧傳統潛江油燜大蝦,而對特色的外來口味小龍蝦更加青睞。
入漢也隨俗,盱眙龍蝦口味改良
張哥正宗盱眙油燜大蝦位于二七路黑泥湖路的大鍋灶臺旁,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他們是第一年做小龍蝦,但針對小龍蝦市場,他們市場調研做了大半年,最終決定引入江蘇盱眙油燜大蝦產品。
“為了從江蘇盱眙請正宗的老師傅出山來武漢,我們往返盱眙不下數十趟。”該負責人稱,在武漢市場做得好的潛江油燜大蝦掌廚師傅待遇平均萬元左右,而他們請的盱眙龍蝦掌廚師傅一個月接近兩萬元。
據了解,盱眙龍蝦所在地的江蘇省盱眙縣是優質中草藥理想生長地。而優質中草藥便成為“盱眙龍蝦”調料的最主要原材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江蘇盱眙龍蝦重在中草藥味濃郁、同時辣味弱甜味突出,而武漢人則偏好辣味與原味并重。張哥正宗盱眙油燜大蝦在產品味型上進行了一些改良,秉承盱眙油燜大蝦的中草藥味道,弱化甜味突出辣鮮,更加適合武漢人挑剔的味蕾。
小龍蝦消費市場競爭加劇 口味流派呈現“三足鼎立”
“潛江油燜大蝦進入武漢之前,武漢人是不吃小龍蝦的,后來隨著消費市場火爆,小龍蝦自然而然成了武漢人夏天不可不談的一道美食。”業內人士汪先生認為,隨著小龍蝦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油燜小龍蝦口味也不斷變化,最終在味型和口味上形成了武漢油燜大蝦三大流派。
汪先生稱,七成以上武漢商家主推口味偏甜的潛江口味油燜大蝦,這其中以蝦皇為代表。不少商家考慮到武漢人味型訴求,逐漸在口味上進行了變革調整,最終形成了以巴厘、靚亮為代表的“醬香”型漢味油燜大蝦,而江蘇盱眙龍蝦則突出甜味和濃郁中草藥味,對于長期品嘗漢味和潛江油燜大蝦的武漢好吃佬而言,在口味上可謂是“一枝獨秀”。
來源:長江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