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個月,嘉士伯中國人事變動頻繁。
5月11日,嘉士伯中國企業事務部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來《說明》稱,嘉士伯中國首席執行官馬儒超因尋求其他職業發展,將于6月30日離開公司,相關交接正在進行中。嘉士伯中國區新任ceo不久將到任。
除了高層變動,嘉士伯控制下的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600090.sh)財務總監何紅梅也于5月13日經董事會宣布辭職,據說“因個人身體原因”。
5月5日,嘉士伯旗下另外一家子公司重啤股份(600132.sh)總經理助理呂路濤因個人原因,遞交了辭職報告。1個月前,嘉士伯啤酒廠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王克勤和嘉士伯啤酒廠亞洲區高級副總裁白榮恩也分別辭去了兼任的重啤股份董事長和董事職務。
在諸多人事變動中,除了王克勤和白榮恩是因任期屆滿外,其余均提前“撤場”:馬儒超還兼任啤酒花、蘭州黃河啤酒合資生產企業和重啤股份董事,他和上述另兩位辭職高管均到2016年才結束任期。
此前億滋國際透出消息稱,馬儒超已跳槽過來任中國區ceo。
就在上月底,2014中國啤酒業年度峰會上,馬儒超作為嘉士伯中國區最高長官還和與會人士分享銷售經驗:“我們的銷量增長速度要比行業平均銷量增速更快,銷售收入的增長要比銷量增長更快,利潤的增長要比收入的增長更快。”
但去年,嘉士伯的業績增速落后于加速度的“中字號”華潤雪花和青啤,其銷量的增長甚至不及行業增速。
時隔月余,高喊口號的嘉士伯掌門人已另擇良木,這不得不讓人思考嘉士伯在中國以并購為主的發展路徑。
以并購為主的嘉士伯
2013年,嘉士伯在中國的銷量自然增長了4%,低于去年中國啤酒行業銷量的增幅4.6%。其在中國的凈收入增長12%,其在亞洲的凈利潤增速為14%。
而在中國啤酒業前五大巨頭中,去年,業績排名第一的華潤雪花銷量同比增長10%,雪花品牌和啤酒總銷量雙雙突破1000萬千升(雪花1062萬千升,啤酒總銷量1172萬千升),實現營收329億元,同比增長17.6%,凈利潤9.43億港幣,同比增長14.6%。
在中國的銷量增長不及華潤雪花、青啤和燕啤,營收增長不及華潤雪花,甚至比不上同是外資的百威英博,嘉士伯的緩態不得不歸結于其在中國主要靠并購得來的子公司。
自嘉士伯2003年西進,將昆明華獅啤酒整體吞入囊中(前身是昆明啤酒廠)至今,并購車輪滾滾,嘉士伯在中國已有39家啤酒廠,超過11000名雇員,在西部號稱擁有60%的市場份額。
重啤股份是嘉士伯去年拿下60%股權、獲得控股地位的子公司,也是嘉士伯未來寄予厚望的盈利工具。
年報顯示,去年,重啤股份銷售了120萬千升啤酒,同比增長5.41%。該公司實現營收33億多元,同比增長7.54%,但凈利潤1.59億元,同比下降0.19%。
啤酒花也是嘉士伯控股的公司。去年,啤酒花實現營收13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啤酒的營收11億元,增長僅1.41%。在啤酒花同比增幅高達648%、多達1億元的凈利潤中,很大部分是該公司處置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股權和子公司新疆烏蘇啤酒處置資產收益所得。
蘭州黃河位于蘭州、天水、青海、酒泉的啤酒廠均是和嘉士伯合資所建,各占50%的股份。去年,蘭州黃河的營收中啤酒產業有6.54億元,同比略增0.19%。公司實現了2500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6%,但年報表明,利潤增長貢獻主要來源于麥芽產銷量的增加,而啤酒的營業利潤同比下降。
相比2012年啤酒產量29萬千升,去年,因競爭過于激烈,蘭州黃河啤酒產銷下降了2.45%。
西藏發展(000752.sz)的西藏拉薩啤酒有限公司是和嘉士伯合資所建。去年,西藏發展的啤酒業務受銷量下降影響,營收4.5億元,同比減少5%,今年一季度啤酒淡季,嘉士伯靠并購獲得相應權益的多家上市公司業績負增長,尤其是凈利潤大幅下滑。
重啤股份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和35%。大西北的兩家上市公司啤酒花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1%和89%,蘭州黃河(000929,sz)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12%和87%。“世界屋脊上的啤酒”擁有者西藏發展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減少25%和95%。
嘉士伯控股重啤股份后,管理費居高不下成為心病。公開財報顯示,去年營業成本中,重啤股份的管理費用高達4.9億元,同比增加32%,是其凈利潤的3倍!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的管理費就突破1億元,繼續同比上漲25%。
并購帶來中外方博弈的代價是巨大的。在2013年報中,嘉士伯首次對外坦承,直到嘉士伯收購重啤股份60%股權后,才直接管理這家公司。
和嘉士伯“幸運”的拿下了重啤股份控股權不同,在西部的多起并購中,嘉士伯至今沒有獲得啤酒企業的控制權。
蘭州黃河的董事長楊世江從2004年和嘉士伯合資。5月13日,蘭州黃河證券事務代表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旗下青海黃河嘉釀啤酒有限公司、蘭州黃河嘉釀啤酒有限公司、酒泉西部啤酒有限公司和天水黃河嘉釀啤酒有限公司均和嘉士伯共同成立,雙方持股各占50%,但蘭州黃河的表決權占60%。“這在合資時公司章程就寫好了的。”他說。
以拉薩啤酒為主業的西藏發展同樣如此。這家由四川人創辦的民企由西藏自治區國資委任二股東。公司年報明確指出,在西藏拉薩啤酒有限公司中,嘉士伯持股50%,但西藏發展董事會席位占多數,具有控制權。
“中字號”的加速度
就在嘉士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并購上時,“中字號”啤酒巨頭卻在并購和新建兩條路上,加速度往前跑。
去年,中國啤酒全行業產銷量首次突破5000萬千升,同比增長4.6%。啤酒工業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分別同比增長9.3%和10%。除了華潤雪花各項指標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外,去年,青啤的產銷量870萬千升,營業收入282億元,均同比增長10%左右,凈利潤高達19.7億元,同比超過2個百分點。
今年,華潤雪花和青啤均提出,啤酒銷量均計劃再增長10%。
和前些年靠并購搶地盤不同,在優質標的所剩不多時,華潤雪花更多選擇了改擴建和新建。
去年,華潤雪花收購金威7家啤酒生產廠及分銷和銷售網絡,后者年產能在120萬千升以上,但金威的產能利用率很低,去年華潤雪花的啤酒銷量增量108萬千升主要還是靠新建完成,金威銷量加進來的不足10萬千升。華潤創業(00291.hk)年報稱,去年,華潤雪花在廣西、安徽、湖北、浙江和貴州的新建啤酒廠相繼投產。
在支付現金對價1600萬元收購寶雞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寶雞啤酒”商標、土地使用權和固定資產等啤酒業務相關資產后,青啤在寶雞新建青啤工業園一期30萬千升/年。其位于江西九江、河南洛陽的新廠去年已投產。
和嘉士伯同為外資的百威英博也更多選擇的是新建。去年,百威英博把東北作為主戰場,在吉林延吉、遼寧營口、黑龍江哈爾濱、佳木斯新建或擴建工廠項目。總投資16億元的湖南武岡100萬千升啤酒生產基地奠基。截至去年底,百威英博除了哈爾濱啤酒工廠在建,還有其他7個正在新建的啤酒工廠,包括南寧、宿遷、營口、佳木斯的項目。正在擴建的啤酒工廠項目包括:佛山、漳州、南昌的項目。
今年初,百威英博亞太區總裁鄧明瀟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的總體擴張,將更加側重有機增長,建設新廠,發展既有品牌。與此同時,也選擇性進行并購。
“一直以來,規模擴張的途徑無非三種:兼并、新建、改擴建。并購仍是最快捷也是最為有效的首選手段。但面對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優質資產的爭奪中,價格已不是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決定性因素。”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說,啤酒并購過程中的競爭已從單純市場競爭升級到對市場資源的深度競爭。
來源:新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