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監會公布的ipo審核企業情況表,目前中止審查企業增至64家。網易財經梳理發現,ipo排隊的隊伍中現一些“熟面孔”,他們都是二次、三次或更多次申請上市的企業,這些企業曾因各種原因沖擊資本市場未果,屢敗屢戰。網易財經將推出ipo隊伍中的“熟面孔”的系列報道。
2014年5月14日晚,ipo預披露系統中又更新了一批企業名單,其中有一張“熟面孔”——口子酒業,其曾于2012年沖擊資本市場未果,目前仍處“中止審查”狀態。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口子酒業的背后,隱藏著強大的幕后推手——高盛集團,其花費3.55億元持口子酒業股權已經長達7年,賬面回報率約384%。
高盛“并不精彩”的買賣
口子酒業此番上市準備發行股份不超過6000萬股,募資金額約9.76億元,雖然最終發行價格尚未確定,但能根據口子酒業歸屬的食品飲料行業的平均市盈率進行估算。
據巨靈金融服務平臺的數據顯示,食品飲料行業目前的平均市盈率為17倍。以此計算的話,口子酒業2013年每股收益0.74元,對應的每股價格則約為12.58元。
這意味著高盛集團通過gscp bouquet holdings srl持有的口子酒業25.27%的股權價值17.17億元。
時間回溯到7年前,看看高盛為口子酒業投入多少資金?2008年,高盛管理的gscp bouquet holdings srl對口子酒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65億元購買口子有限25%股權;2009年12月,再次出資9000萬元,將持股比例增至目前的25.27%。
高盛對口子酒業投入3.55億元,持股長達7年,目前賬面回報約3.84倍。不過這部分資金想要套現出來,高盛至少還得再等上1年。據招股書內容顯示,高盛承諾其所持股權在上市之日起的12個月內鎖定,待承諾期滿后方能轉讓。
一位創投機構人士認為,對資本巨鱷高盛來說,這是一樁并不精彩的買賣,原因是“資金回報倍數并不算高,外加7、8年的持股時間太長了”。他還指出,有些創投機構寧愿降低收益來達到盡快回籠資金的目的,如此長時間的套牢肯定偏離了高盛出資之初的計劃。
或受“萬福生科”連累
仍處“中止審查”狀態
高盛入股后的口子有限于2011年完成整體變更,成為安徽口子酒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啟動ipo直到如今還在預披露企業的站隊中。
據媒體報道,口子酒業上一次ipo難過審核關或許是受到“萬福生科”事件的牽連,原因是其保薦團隊正是當年保薦萬福生科上市的原班人馬,他們從“萬福生科”涉事方之一的平安證券跳槽至華林證券。
網易財經查詢兩家企業的招股書,萬福生科2011年7月的招股書顯示其保薦機構為平安證券,保薦代表人為吳文浩和何濤,另有項目協辦人湯德智,還有其它項目人員王為豐、李小見和周琳等聯系人;但是以上人員名字都未出現在此次口子酒業的招股書中,其兩位保薦人系華林證券的魏勇和喬緒升。
看上去,似乎口子酒業與萬福生科的平安團隊再無瓜葛,但是據證監會5月9日發布的一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和終止審查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截止于5月8日,擬登陸上交所的口子酒業目前處于“中止審查”的審核狀態,原因則是“發行人主體資格存疑或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若真是保薦團隊出現問題,恰好能夠符合“中介機構執業行為受限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的解釋。
但投行人士指出,這或許只是一段小插曲,他解釋,“中止審查并不是終止審查,只是在審查過程中碰到一些存疑的問題而暫停,解決后便能繼續了”。
不管怎樣,白酒業增速放緩的行業背景都是擺在口子酒業ipo道路上的攔路虎,從口子酒近三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其2011至201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20.92億元、25.07億元和24.47億元;凈利潤則分別是3.97億元、4.56億元和3.98億元,由此可見,2013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遭遇雙降。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