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是大自然的饋贈,紅紅的外殼,白嫩的肉質飽滿富有彈性,搭配火紅的辣椒,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品嘗過后也讓人大呼過癮??删W絡上的各種傳言讓小龍蝦的身世變得越發神秘起來,這也讓一些市民不禁擔心“小龍蝦到底能吃嗎?”近日,記者采訪了十堰水產品業內人士和醫療專家,一同去尋找答案吧。
原產澳大利亞,營養豐富
網絡上有人說,“小龍蝦是一種蟲子”,這讓一些愛吃蝦的人望而卻步,那么,小龍蝦到底是蟲還是蝦?近日,記者帶著這個疑問采訪了十堰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羅化明,他向記者介紹,小龍蝦其實是一種淡水蝦,而且有個很洋氣的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它的“老家”在遙遠的澳大利亞,大概是1918年開始由日本人從美國引進,隨后又引入中國,屬于外來物種。美國和歐洲等地的人也愛吃小龍蝦,而我國養殖的小龍蝦約一半出口到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
小龍蝦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水產品。太和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漢語介紹,小龍蝦肉質中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但它的脂肪含量卻很低,而且所含脂肪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還具有促進體內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的作用,很適合患有“三高”的人群食用。
此外,小龍蝦中含有豐富脂溶性維生素,富含的維生素a、d、e大大超過普通陸生動物的含量,對人體十分有益。小龍蝦還和許多海產品一樣富含鋅、碘、硒等微量元素。如果,小龍蝦在專業養殖環境中生長,且清洗干凈、烹飪方法合理科學,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老少皆宜。
十堰小龍蝦多來自江漢平原
有人說,“市面上的小龍蝦多是從河溝里收集的,河道污染嚴重,這樣的小龍蝦含有大量的致病菌,不宜食用”。就此問題羅化明站長表示,“小龍蝦是雜食性動物,以藻類、水草、浮游生物、動物腐尸為生,主要生活在池塘、水稻田、河溝中。雖然小龍蝦能在水質較差的水域存活,但并不表示它一定生活在這些地方。由于其環境適應能力極強,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小龍蝦多是人工養殖的。烹飪前把一定要把蝦洗刷干凈,烹煮熟透,盡可能地把健康風險降至最低。”
羅化明介紹,我省的小龍蝦養殖主要集中在江漢平原一代,而十堰銷售的小龍蝦主要是從外地進購。由于十堰地處山區,稻田、水塘比較少,水庫也不具備養殖條件,自然條件沒有江漢平原好,因此,十堰很少有養殖小龍蝦的。
夏日吃蝦不當易腹瀉
夏季因吃蝦而引發疾病的案例屢見不鮮。為此,記者走訪了東風總醫院、太和醫院、人民醫院的消化內科專家,從專家處得知,臨床上因吃小龍蝦而引發的疾病多為腹瀉、急性腸胃炎等消化系統病癥。東風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胡陽黔介紹,由于夏天氣溫較高,細菌繁殖較快,烹飪時不注意衛生,小龍蝦很容易變質。如果沒有完全烹煮透,進食者可能會出現腹瀉,甚至感染寄生蟲等疾病,給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有些人吃蝦時喜歡喝冰啤酒、冰飲料,對胃腸道功能不好的食客來說,這是造成腹瀉的原因之一。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盧光新建議,夏天吃蝦不能貪涼,飲品可選擇常溫的,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重金屬物質超標可能性小
來源:十堰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