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世界種子大會上,我國蔬菜種業的發展受到各方關注。作為蔬菜生產大國,我國像重視糧食一樣重視蔬菜種業發展。近年來,國內蔬菜種業發展迅速,研發能力逐步提高,新品種不斷涌現。但是,國產蔬菜種業要真正實現崛起,還需要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
奮起直追
山東省壽光市是國內外蔬菜品種推廣的“橋頭堡”,在這里可以一窺國內外蔬菜種子的競爭。2011年前,壽光種植的西紅柿、茄子等蔬菜,國外品種曾一度占到60%以上市場份額,甜椒、無刺黃瓜等甚至高達90%以上。
為了發展國產蔬菜種業,壽光充分發揮蔬菜市場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建設國家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良種,提升蔬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全市擁有育種企業12家,育苗企業200多家。去年壽光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達到40多個,真正實現了蔬菜種植基地向育種基地的轉型。
按照農業部的規劃,到2020年,要在全國建成一批大規模多功能的國家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重點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蔬菜品種,積極推動國內國際種業人才、技術、資金等共同參與蔬菜種業發展。在國家扶持種業政策的激勵下,近年來我國蔬菜新品種研究和開發能力逐步提高,選育出一大批優良品種,在大部分領域替代了國外蔬菜種子,自主選育的高端設施蔬菜品種也陸續涌現。
優勢漸顯
國外蔬菜種子雖然在我國市場有所發展,但是國產蔬菜種子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記者從剛剛結束的世界種子大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蔬菜85%以上種植的是自己的品種,國外蔬菜種子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品種上,例如甜菜、設施番茄、彩椒等。
中國種子協會蔬菜種子分會會長劉鐵斌說,國外蔬菜種業具有科技、資金等方面優勢,但只是在茄果類和高端設施蔬菜方面占據優勢。
從全國市場來看,國產蔬菜品種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國產蔬菜種子價格遠低于同類型國外種子,具有價格優勢。一粒國外蔬菜種子一般1元錢,有的高達10元錢,國產種子一般一粒0.1元錢,高的也就0.3元至0.4元。
相比于價格,農民更關心種子的質量。國外蔬菜種子因具有高產、高效、優質的特性,一度搶占了市場先機。隨著國內蔬菜育種水平的提升,國產品種在豐產、抗病、抗低溫及抗弱光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而且,國產蔬菜品種更適應國內的土壤、氣候以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以番茄為例,國外紅果番茄品種因為產量高、耐儲藏,一度把國產粉果番茄擠出了種子市場。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國產粉果番茄無論在商品性、營養性還是口感上,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品種,逐步收復失去的市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認為,國產蔬菜種業要加快趕超的步伐,要突出自己的優勢,同時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育種技術和優良種質資源。
補齊短板
國產蔬菜種業要實現快速發展,首先要推進商業化育種。目前我國商業化育種體制機制還沒有確立,科研經費主要由國家投入,還沒有形成育種研發的投入主體,育種成效低,成果轉化速度慢。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許勇認為,制約我國蔬菜種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具有市場行為的技術研發主體缺失,蔬菜種業整個產業鏈的技術不夠完整。商業化育種主體缺乏,往往會使研發投入偏向單項技術,導致某些中下游技術出現“短板”。
其次,要建立國家級蔬菜種質資源庫,實現種質資源共享。我國蔬菜種質資源豐富,但蔬菜種子企業及科研育種單位擁有的種質資源卻相對較少。山東濰坊科技學院生物工程研發中心主任李美芹認為,應建立國家級蔬菜育種種質資源庫,完善種質資源共享機制,推進國產蔬菜品種研發。
還要加強蔬菜品種權保護,鼓勵創新,推進創新成果轉化。山東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副總經理高壽平認為,為了更好地保護蔬菜品種權,促進蔬菜品種成果轉化,可以建立蔬菜新品種展示交易平臺,既可解決實施成果轉化存在的人才缺乏、科技信息不對稱、轉化渠道不暢等問題,又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