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黃島區大場鎮獲悉,該鎮保子埠的葡萄園里的工人正忙著剪葡萄,裝箱子,等待訂購商上門來運輸,一派葡萄大豐收的場景。葡萄不是要在8月份才成熟嗎?“我們這個葡萄是早熟品種,五月份就成熟了,現在正值豐產期。”葡萄園園主李世君女士高興地說。
近日,記者來到大場鎮保子埠村葡萄種植戶李世君的葡萄大棚中,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掛在藤上,葡萄粒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個大體圓,顏色呈深紫色。據李世君介紹,這是一種名為“藤稔”品種的葡萄,比普通品種葡萄成熟早2至3個月,“今年的葡萄從五月份就開始陸續成熟,沒有打任何催生劑,現在已經到了豐產期,預計七月初下市。”
據介紹,藤稔葡萄在黃島區種植少,因為葡萄果形圓粒大,肉質硬而爽口,耐貯運,在每年的六月前后成熟上市 ,填補了葡萄市場的空白期,因此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李世君說,今年葡萄的產量很可觀,平均一個大棚能摘葡萄2000斤左右,每天都有客戶和經銷商到葡萄園中提貨,還沒等自己出去銷售,就被各路經銷商“包圓”了,主要在黃島區的市場銷售。由于葡萄的品質好,一斤的價格在15元至20元之間。
在園中的供貨區,記者還看到一種透明保鮮盒中裝著一顆顆特大個的葡萄粒子,李世君介紹,這是葡萄園今年設計的新包裝,將葡萄按“粒”銷售。“藤稔品種葡萄的特點就是個頭大,有的都和乒乓球的大小一般 ,我們剪下了大個的,帶蒂裝盒,一盒十五個,價格在20元,平均一顆的價格在1.3元左右,也算是葡萄中的貴族。”
據了解 ,大場鎮保子埠村從2011年開始種植葡萄,由于市場效益好,村里開始大力發展葡萄種植業和鄉村旅游業。在推動保子埠社區“兩區共建”工程的同時,將保子埠村打造成花園式葡萄旅游村,營造“村在葡萄廊,人在綠幽景”的美麗鄉村。
目前,保子埠村的四條主干道已經全部搭好鋼筋葡萄藤架,全長共近萬米,藤架的兩旁,村居的墻外,也都種上了葡萄苗子,引進藤稔、巨峰、黑提、紅提、美人指、馬奶子等十幾個名優稀特品種。保子埠村支部書記陳誠利告訴記者,萬米葡萄長廊貫穿村民家門口的主干道,每戶村民負責自己墻外葡萄的管理,葡萄賣的錢屬于村民自己,可謂集體投資,個人管理,個人受益。現在保子埠村240戶村民戶戶種葡萄,全村也將打造成一個以葡萄種植為主的美麗旅游鄉村。(周晉華 孫雯麗)
來源:半島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