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年報》報道,吃水果吃出蟲子,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惡心并氣憤,部分人還會有深深的擔憂,會不會影響身體?昨天,市民車小姐就被這個問題困擾了一天。從早些時候橘子、楊梅有蟲,到近期的櫻桃有白色小蟲,食客們一方面要求農產品要純天然,一方面又談蟲色變。究竟吃了長蟲子的水果,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危害?如何正確看待水果長蟲子的問題?
榴蓮內爬出小蟲,吐了!
家住松江的車小姐前幾天在家附近的水果攤買了一個號稱是泰國進口的金枕頭榴蓮。“不便宜,一個榴蓮幾十元錢。因為擔心榴蓮放在家里味大,我一直藏在汽車的后備箱內。”
前晚,車小姐拿出來孝敬父母,結果晚上吃的時候,就發現里面有不少小蟲子。“我嘴饞,榴蓮還沒全部切開,就等不及挖了一塊塞進嘴里。我媽眼尖,發現尚在果殼內的一塊黃色果肉上有條乳白色如蛆狀的幼蟲在蠕動。”原本還在大快朵頤的車小姐,一聽到“有蟲”的驚呼,一下子如鯁在喉,怎么也咽不下去。車小姐趕緊把含在嘴里的榴蓮吐出來,仔細查看吃剩的榴蓮,有五六條白色幼蟲蠕動著往外爬。“條條都在動,真是惡心死了!”她順手把榴蓮扔在垃圾筒里。
榴蓮殼那么硬,為什么里面還會長蟲?車小姐始終想不明白蟲子是怎么進入到榴蓮肉內的,不過想到自己花出去的真金白銀,她還是不愿吃暗虧。昨天上午,車小姐前往水果攤跟攤主討個說法。結果攤主輕描淡寫地說,榴蓮有蟲是正常現象。“有可能是你自己沒保存好,放的時間長了,榴蓮蒂頭部分爛掉,蟲鉆進殼內。也有可能是一些蟲子喜歡在榴蓮上產卵,卵跟著果實一起成長,卵孵化成幼蟲后就從縫里鉆進榴蓮的內肉,以吃榴蓮肉發育。”見車小姐將信將疑,攤主塞了幾個蘋果到車小姐手中,安慰她:“沒關系的,很多水果都會長蟲,沒毒的。”
水果蔬菜不長蟲,很難!
水果長蟲是正常現象,還是商家的故意忽悠?微博中,不少網友都表示自己有買到長蟲水果的經歷。其中櫻桃、楊梅首當其沖。
昨天下午,青年報記者也走訪了一些水果店,向不同的店主請教。各個店主聽后,笑著答復:“水果有點蟲太正常了,水果越甜,越招蟲。”新閘路上一家水果店的店主解釋:“楊梅、櫻桃、桃子是比較常見的,蘋果、橘子、葡萄里面也會有。相對而言比較少見蟲的是西瓜、香蕉、檸檬、菠蘿。如果吃到蟲,扔掉就可以了,果蟲對健康沒有影響,就算誤食了也不要擔心,我賣了10多年水果,沒有聽說吃了果蟲生病的。”
農科熱線的水果專家告訴記者,從科普角度來講,按危害特點可將果蔬害蟲分為鉆蛀性害蟲以及在果蔬表皮專吃果皮、菜葉的害蟲。鉆蛀性害蟲有一些是以幼蟲方式進入果蔬中危害果蔬,有一些是以成蟲方式進入果蔬產卵形成幼蟲,危害果蔬。
這些果蔬害蟲給農作物造成的危害是導致農作物產量降低、品質下降。“水果、蔬菜等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不長蟲其實是非常難辦到的,但是長了蟲,又說明蟲害防治工作沒有做到位。”
也不必談蟲色變,無礙!
“吃水果吃出點蟲子,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平常吃蔬菜和水果,人們免不了也吃進些肉眼看不見的蟲卵。這些年來,農業科學家們想盡辦法,來保護水果蔬菜不受蟲害侵襲,比如,蘋果、梨采用套袋技術,目的就是避免害蟲將卵產到果子上。”市果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袁亞祥告訴記者,市面上大多數水果都會不同程度遭受害蟲的危害,這是一個基本的科學常識。大部分果蔬上的蟲子其實與平常人們所指的蛆不一樣,平常人們所說的蛆是腐生在人畜的糞便上,具有傳染疾病的風險,二者根本不同。大部分果蔬里的蟲子是無毒的,它們是以水果的營養為生,本身并不存在毒性,更不會攻擊人類。消費者不慎吃到這些蟲子,只會產生一時的心理障礙,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因為這些蟲子只是一種蛋白質而已,完全不必談蟲色變。
不過袁亞祥還是要提醒消費者:“雖然果蟲對人體無害,但不代表所有的長蟲水果都能吃。如果水果出現了腐壞、變色,口味酸敗,那說明水果出現問題了,這樣的水果肯定不能吃。”
來源: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