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讓云南的松茸為全國觀眾所熟知,外界對這一神奇“大自然的饋贈”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
在云南,復雜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相關資料顯示,云南野生菌占全世界野生食用菌一半以上,占中國野生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但從目前來看,云南野生菌產業若要真正走向全國,形成可觀的產業規模、成熟的產業鏈,還有一段路要走。
產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野生菌是云南的特色產品之一,在一些地區野生菌還是當地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
“在農村山區,很多農民孩子上學的書本費、治病、購買摩托車、手扶拖拉機、汽車等支出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食用菌的收入,野生食用菌逐步成為山區農民的搖錢樹、錢袋子。”云南楚雄州南華縣縣長劉文躍說。近年來,云南野生菌關聯產業不僅解決了老、少、邊、窮、旱地區近2000萬人的就業,還讓這些山區的農民每年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
而隨著雨水季節的到來,野生菌近日的上市量也是與日俱增。記者在云南省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了解到, 早上7點至9點是市場內野生菌交易的黃金時段,野生菌“見手青”的價格達到110元-130元/公斤,由于供給總量較少,這批產自楚雄州南華縣的“見手青”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酒店搶購一空。
來自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迪慶藏族自治州松茸的產值約合全州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楚雄州南華縣野生菌年產商品量可達4600噸左右,產值近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4162個,該縣五街鎮野生食用菌收入占農業收入的37.5%;易門縣食用菌產值超億元,連續五年舉辦野生菌交易會,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拉動了當地特色旅游、餐飲等諸行業的發展。全省食用菌產值1000萬-2000萬元的縣有21個,5000萬元的縣有9個,上億元的縣有5個。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