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持續走低的生豬市場,至今沒有回暖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冷”。市場稱這輪價格下滑是又一個“豬周期”的到來,養殖戶首當其沖成虧損者,養一頭生豬虧損額就在300元以上。是繼續堅持在虧損中等待,還是大量拋售后轉行,養殖戶們左右為難,市場何時能“撥云見日”,成了他們的期盼……
養殖戶投資40多萬元快血本無歸了
看著圈內的生豬體重一天比一天重,一頭比一頭跑得歡,王多文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而每天在長吁短嘆,“長得越重越是在葬錢,賠不起呀!”
王多文是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謝河鎮養殖戶,雖有12年的養殖經驗,但面對目前生豬價格的持續滑坡,他的經驗無用武之地。“飼料一直在漲,一頭育肥豬在成長期6個月內,飼料成本900元,防疫費(含醫藥費)20元,水電費(含燃煤費)20元,每頭費用基本上在1300元,”王多文說,小規模豬場基本上是自養母豬繁殖,仔豬的費用和人工費用都未含在成本之中,“粗略計算,一頭生豬的虧損在300元左右。”
王多文發愁的是,豬場內83頭育肥豬沒人來收,已經滿月的小仔豬也沒人來抓,“全村年前還有十多戶散養豬戶,現在只剩下3戶了,想早點出欄也沒辦法。”
與王多文相隔數百公里之外的永登縣苦水鎮養豬戶甘培榮,這幾天同樣是愁容滿面。“為養豬一次性投資了40多萬元,現在快到血本無歸的境地了。”
甘培榮是前年才開始養豬的,“前年、去年前半年養豬戶還是有的賺,每頭豬至少盈利200元以上,但從去年11月份開始,生豬出欄價從每斤7.8元持續下跌,跌至現在每斤5.3元,超過了養殖戶的心理承受力了。”
甘培榮說,村子里上百頭豬的養殖戶,現在都不敢補欄,等著市場價格的反彈。
養豬拼實力有錢入市沒錢趕緊撤
想補欄不敢補,市場現狀讓很多養豬戶左右為難。“我不打算補欄了,等著現有的生豬出售差不多了再考慮。”白銀平川區魏家地村養殖戶王明耀已經決定,不再投錢給豬場。“2010年"豬周期"期間,忙著補欄賠了40萬,這一輪不敢貿然行事了。”
王明耀說,他養豬的10個年頭,經歷了3個“豬周期”,這一輪真有點撐不住了,“存欄育肥豬加上母豬和仔豬,180多頭,一天僅飼料錢投入就在2000多元,市場低迷持續越久,賠的就越多。”王明耀打算向銀行貸款,但貸款需要擔保,需要抵押,門檻太高,他只好從親戚朋友處借來錢,支撐現狀。
在生豬市場一片低迷中,趙全全卻抄底進入。“現在基本上到低谷了,再跌的可能性不大,我是想抄底。”趙全全是隴南成縣人,以前經營飼料、生豬收購,今年3月份開始接手了一個小規模養豬場,當起了養殖戶。“我感覺,這一輪豬周期到11月份后,市場價格會逐漸好轉,一些大規模的養豬企業在硬撐,小型養殖戶也是舉步維艱,補欄積極性不高,勢必會造成后期市場生豬供應緊缺,價格走高,因此現在進入也算不錯的時機。”
批零差價高達近一倍
生豬市場的虧損讓養殖戶叫苦連天,但在零售終端,豬肉價格依然與春節過后保持一致。
“肉很新鮮,一斤12元,你要多少?”昨日,五泉菜市場經營大肉生意的老板一邊招呼顧客,一邊告訴記者,近期市場上的大肉零售價基本沒有變化。記者隨后走訪包括正寧路菜市場、鼓樓巷菜市場后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大肉的零售價基本均為12元/斤。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