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蘋果躋身為“水果貴族”,有消費者調(diào)侃說,“500個蘋果都能換個iphone4”了。 昨日,記者在沈陽市和平區(qū)青年大街和三好街一帶的水果店和超市發(fā)現(xiàn),品相差不多的紅富士蘋果都在8元錢左右,好一點的要賣到10元一斤。
在文化路立交橋橋下的一家大型超市的水果專柜,有的水果攤前擠滿了人,只有蘋果攤前門可羅雀。記者注意到,這里的富士蘋果分為兩種:一種賣6.98元,這一種不太新鮮,摸上去質(zhì)地較軟;另一種標價7.5元,品相較前者稍好些。一位大娘拿起來看看又放下離開了。一對母女指著蘋果攤在談論,女兒說:“這里賣的都算便宜了,外面更貴。”
的確如此,在三好街附近一家水果店的老板黃先生說:“蘋果有8元1斤的,有10元1斤的。”在問及價格高的原因時,黃先生說:“這個季節(jié)不是吃蘋果的季節(jié),就像你冬天吃西瓜,肯定貴,因為不是應季水果,貨少,價格自然就高。”
另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娘李大姐說:“去年的蘋果已經(jīng)賣沒了,今年的還沒下來呢,貨少,再加上現(xiàn)在老百姓都越來越認識到蘋果營養(yǎng)價值的豐富,買的人多,所以貴。這批蘋果是山東蘋果,從冷庫里拿出來的,是存貨,賣完這點兒就沒貨了。”記者隨手挑了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花了4.7元。
記者接著走訪了幾家水果店,價格都差不多,有的水果店根本就不賣蘋果了。“太貴了,怕賣不動,爛了心疼。”有一家水果店老板這樣說。
沈陽此時的豬肉價格大概在12元左右,蘋果價格直逼豬肉。就沈城蘋果高價的原因,記者詢問了遼寧省遼中縣曉春果業(yè)專門批發(fā)蘋果的李曉春。他說,這個季節(jié)果農(nóng)向市場輸送的蘋果數(shù)量少了,他家蘋果的批發(fā)價達到4塊錢左右。水果商加價一倍很正常。“水果商從我這買走的蘋果需要自己出車來運,需要自己包裝,自己儲存,還有人工費。油價、包裝費都漲了,這都要算到成本里,有的再經(jīng)過轉(zhuǎn)手,就又加價了,賣10元錢也不奇怪。”李曉春說。
北國網(wǎng)、遼沈晚報記者陳沫
在文化路立交橋橋下的一家大型超市的水果專柜,有的水果攤前擠滿了人,只有蘋果攤前門可羅雀。北國網(wǎng)、遼沈晚報記者陳沫攝
來源:本站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