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雞湯歷來被人們當作滋補佳品,甚至有的地方只喝雞湯不吃雞肉,但是最近在網絡上卻出現不少“只喝雞湯不吃雞肉是誤區”的文章。盛名之下的雞湯真的營養上遠不及被稱為“湯渣”的雞肉嗎?央視《是真的嗎?》記者實驗證明的確如此。
近日,網絡上出現不少“只喝雞湯不吃雞肉是誤區”的文章,文章稱,雞肉中最主要在營養物質其實是蛋白質,長時間熬煮的雞湯雖然看上去湯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
針對這一說法,記者采訪到了食品工程博士,《舌尖上的中國2》科學顧問云無心。云博士表示說:“在雞肉所有的營養成分中,脂肪的含量無法控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且雞肉中維生素本來不多,所以蛋白質是雞肉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
隨后,記者用實驗驗證雞湯和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記者用一只600克的雞,經過1個小時,煮了一鍋雞湯。把熬制好的雞湯和雞肉一起送到了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分別對雞湯和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進行比對測試。經過檢測,每100克雞肉和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為雞肉:25.1克;雞湯:1.37克。從最終結果來看,雞湯里的蛋白質含量甚至還不到雞肉的零頭。
云無心博士表示:“雞肉是固體的,需要蛋白質可溶,可溶的蛋白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和溫度來溶解到湯中,這個在煮湯的過程中都是不利的,不利于蛋白質從肉中跑到湯中。在通常煲湯的情況下,即便煮了幾個小時之后,同樣跑到湯中的蛋白質還是有限的,絕大多數蛋白質依然在肉里。”雞肉中只有少量極度活躍的蛋白質會融于湯中,所以,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遠不如雞肉。
“煮的時候因為脂肪比蛋白質更容易跑出來,跑到湯里。油現在來講是熱量過剩,要盡量減少脂肪的攝入,雞湯里的油其實對健康是不利的。”云無心博士還說。
人們一直習慣讓產后的婦女和動過手術的病人多喝雞湯,難道這樣的做法一直是錯誤的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師吳小玲表示:“當人生病時,食欲會降低,胃腸道功能會降低,那么喝一點雞湯是開胃的,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從而促進食欲。但真正滋補的還是雞肉,而不是雞湯。”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