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的
關鍵問題在哪
□ 胡立彪
如果已經認定某種東西有害,那么對待它的唯一正確的態度就是遠離以及消除它。從2012年發生的白酒塑化劑事件中人們已經清楚地了解到塑化劑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就意味著,今后政府監管部門及相關企業都應想方設法去除這種東西,即使做不到根除,也是向著沒有最少只有更少的方向努力。
明白了這一點,就應該知道,在塑化劑問題上的任何妥協和折中態度都是不可取的。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發布了白酒塑化劑風險評估結果。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白酒的塑化劑含量處于可接受水平。風險評估中心指出,鑒于dehp和dbp是一種環境污染物,建議企業改善工藝,進一步減低白酒中dehp和dbp含量。建議企業改善工藝以降低塑化劑在白酒中的含量,這是對的,但讓人生疑的是“可接受”這個結果以及做這次風險評估的目的。
有評論人士指出,既然評估方強調“該風險評估結果是從保護健康角度得出,未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因此不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這個前提,而保護健康的最合理做法就是讓人們徹底遠離塑化劑這種東西,那么現在卻給出一個“可接受”的“非國家標準”的限量值,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目的的純潔性了。“超過這個標準會有健康風險,這不廢話嗎?超量飲酒本身還有風險呢。做這個評估究竟是讓公眾明白了還是更糊涂了?”
其實,明眼人還是能夠看明白的,既然劃出了一條“可接受”的線,那么老百姓就不用害怕出現健康問題,大膽地該怎么喝怎么喝,而絕大多數白酒又都在這條線下,那么白酒企業們也就可以不用那么緊張,該怎么賣怎么賣了。顯然,這是一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線,即使不是國家標準,但由于不會出什么大問題,大家各自相安無事就得了,也就沒有必要出什么國家標準了。
如果此次評估真的是這個目的,那就有問題了。事實上,白酒塑化劑事件本就是一次炒作,當時事件的前因后果已經很明白,這是一個機構做空資本市場的陰謀,塑化劑只是被利用的工具,也被人為地放大了而已。其本身并不在于白酒行業和企業,而是打壓白酒股。而公眾在明白了其中內情之后也大都把這事當笑話聽聽就算了,沒怎么放在心上?,F在本來事態差不多已經平息,卻又突然做了這么一個評估,倒讓人懷疑此舉的用意及白酒業內的其他問題。
不少網友認為,與當年為三聚氰胺制定限量標準一樣,為塑化劑劃一條安全線似乎也是沒必要的。畢竟,兩者都是非食品添加劑,是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的,一旦設定限量,容易給人造成“允許添加”或“屬于食品添加劑”的誤導。雖然塑化劑在很多國家都被批準用于食品接觸材料,即可用于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的生產,但各個國家卻均沒有制定食品中塑化劑限量標準。這樣做用意很明顯——塑化劑這東西不是好東西,食品中不能出現更不能添加,因此根本沒必要畫蛇添足為其設定限量標準。
如果相關部門真要管好塑化劑問題,應該把心思用在食品接觸材料生產領域,而不是只關注白酒這樣的下游行業。想想看,既然白酒因使用塑料容器可以出現塑化劑,那么礦泉水、飲料、食用油等這些更多使用塑料容器的產品都應該劃條“可接受”的健康線才行啊,為什么只關注人們平時消費并不多的白酒?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