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過去,只有在高大上的酒店和商超才能買到的紅酒,近年來,價格卻越來越“親民”。
日前,記者采訪了昆明多家超市和紅酒經銷商了解到,隨著消費者消費也越來越理性,高端葡萄酒確實被打進了“冷宮”,而中低端葡萄酒則逆襲受寵。
記者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幾家大型超市走訪時發現,商超里100元至300元的中低端價位產品占很大比重,市民看的也都是這個價位的葡萄酒,且以30—80元/瓶價格區間的紅酒銷量最好。而長城、張裕等國內大品牌主推的酒款價位主要集中在100-300元。
“超市銷售較好的葡萄酒價位集中在100-200元之間,其中100元左右的中低端葡萄酒銷量最高。”銷售人員說。
在云南最大的平價連鎖葡萄酒超市逸香逸醇昆明旗艦店,記者看到,世界葡萄酒主要生產國的數百種不同葡萄品種釀制,包括干紅、干白、起泡等不同類型的葡萄酒陳列得琳瑯滿目,價位則從幾十到幾千。
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限制“三公”消費,打壓“送禮”風氣,這的確對高端白酒和高端葡萄酒市場帶來了極大沖擊。但是,“經濟適用”型中低端葡萄酒成為商家和消費者的新寵。
“因限制‘三公消費’、八項禁令等原因,高端葡萄酒銷售受到影響。過去賣兩三萬元一瓶的拉菲,現在只賣一萬元一瓶也鮮有人問津。”在昆明從事葡萄酒銷售生意多年的何先生告訴記者,上萬元或者數千元一瓶的高端葡萄酒的消費者明顯少了很多。
據《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2013~2014)》顯示,2013年我國中高端葡文章來源于佳釀網萄酒銷量下降50%;2013年,拉菲、拉圖、奔富等高端葡萄酒相繼出現價格跳水現象,在中國市場炙手可熱的澳洲高端葡萄酒奔富頂級佳釀葛蘭許和707的價格跌幅達到30%。
葡萄酒業內人士表示,從現在的消費趨勢來看,中低價位的葡萄酒非常熱銷,一些名貴葡萄酒銷量銳減,高端進口葡萄酒銷量甚至下滑了2/3。
高端葡萄酒眼下遭遇的“嚴冬”卻成了中低端葡萄酒的春天,助力整個葡萄酒市場走向合理消費。
高級品酒師康朝暉認為,“十多年的品酒生涯讓我覺得葡萄酒歸根到底還是一種含酒精的飲料,葡萄酒尤其是進口葡萄酒的神秘化,賦予高大上,價格昂貴的概念對葡萄酒的普及,葡萄酒文化的傳播都是不利的!”。
“目前葡萄酒暴利時代已結束,葡萄酒消費逐漸回歸理性。” 業內人士表示。
對于眼下葡萄酒市場“高端名品遇冷,中低端酒受寵”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過多年的發展,平民化消費趨勢已經形成,主要原因是大眾對葡萄酒消費日趨理性的結果,而這將是葡萄酒市場的發展趨勢。
權威調研報告預言,2015年葡萄酒將不再是“奢侈品”,并在60元至150元價格區間形成8至10個較為知名的進口葡萄酒品牌。
“近些年進口葡萄酒被塑造成文化消費品,商家通過奢侈包裝、概念吹噓的方式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認知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迷信高價、名品葡萄酒,而是傾向價格公道的葡萄酒,對名牌葡萄酒的熱衷程度正在削減,知名度不一定高、性價比不錯的葡萄酒反而最受消費者歡迎。”葡萄酒經銷商徐磊表示。
來源:本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