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訊(記者 曹嘉智)“在重慶自己搞的跨境電商平臺上買境外商品,價格和海淘網站差不多,但到貨時間快多了。”這是在我市某單位上班的28歲的小楊,剛體驗了一把在跨境電商平臺上購物的體會。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2.0版上月已近一個月時間,通過該平臺購買海外商品的重慶人越來越多。重慶晨報記者昨天從重慶海關獲悉,截至7月11日,該平臺共驗放進口清單3326票,貨值人民幣177.39萬元。
作為全國五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首批試點城市之一,今年以來,我市加快了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步伐。今年1月28日,重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平臺開始上線試運行。6月17日,優化升級后的重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kj.cqeport.gov.cn/)正式上線。這也被重慶海關分別稱為1.0版本和2.0版本。該平臺由市政府建設,服務全球消費者,免費為廣大電商、支付、物流、倉儲企業提供全天候24小時的貿易、通關和物流數據交換服務。
保健品、奶粉成最愛
截至目前,已有15家企業在我市取得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企業的備案資質,包括物流、支付、倉儲和電商企業,而入駐公共平臺的從事進出口的電商類企業共有7家,主要有卓益網、愛購保稅、跨境寶、大龍網等。
“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訂單涌入。”昨天,重慶海關監管通關處處長韓冀忠說,就在最近的周末三天,來自卓益網的訂單就有4600余票,貨值達103萬元,大部分都是保健品。
據重慶海關透露,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海淘”境外商品的重慶市民,對三類產品最為鐘情,分別是保健品、奶粉和日常食品,它們排在銷量前三名。
截至7月11日,重慶海關驗放進口清單3326票,其中涉稅清單1160票,主要商品為食品、紡織品及其制成品、廚房用具、奶粉等,主要進口國為意大利和馬耳他等國家,此外,還驗放了出口清單3033票,貨值人民幣27.86萬元,主要商品為女式圍巾、竹炭促睡眠眼罩、自行車警告燈、紡織男女拖鞋等,主要出口國為巴西、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國家。
傳統企業紛紛試水
跨境電商業務讓“海淘族”嘗到了甜頭,也讓更多的傳統商貿企業看到了新的商機。上個月,剛剛取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企業備案資質,成功入駐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的香滿園農產品(000061,股吧)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廷松說,以前重慶造農產品要走出國門,報關、退稅等程序很復雜,而入駐平臺后,在資金結匯、出口退稅和提高通關速度等方面,都會便利不少。
瞅準新商機的重慶企業還不止這一家。據記者了解,市對外經貿集團、商社集團等一批傳統企業,都正在通過自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利用第三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進出口貿易,從傳統的線下業務逐步走向線上。
“我們就在利用海外資源優勢,與保稅港區合作打造一個海外奢侈品的保稅體驗店,包括箱包、鞋服、手表等多個品種,今后市民可以在實體店看貨,網上下單。”市對外經貿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關新聞>;
重慶上半年進出口2674.9億元
it、汽車業貢獻最大
重慶晨報訊(記者 曹嘉智)2674.9億元!重慶外貿進出口再創新高。昨天,重慶海關發布最新數據稱,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67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8%,增幅位列全國第4位,在西部12省市中排在第1位。
進口漲得快
在全國進出口顯出疲態時,為何重慶外貿進出口一直在高速增長?重慶海關副關長許鑫的解釋是,it、汽車兩行業的貢獻最大。據他透露,上半年,我市汽車零件進口在大幅增長,進口汽車零件60.4億元,增長75.6%。此外,it商品進口也保持增長,如上半年進口集成電路186億元,增長10.8%。
另一方面,筆記本電腦、汽車及零部件的出口也持續向好。上半年,我市出口機電產品1129.9億元,增長15.3%。其中,便攜式電腦出口2572.8萬臺,價值697.9億元,增長36.5%;汽車出口6.3萬輛,價值27.4億元,增長21.7%。
通關享便利
“重慶企業進出口的貨物,以前要在上海報關繳稅,再運到海外,但現在,通過"屬地申報、屬地放行"模式,這些企業在重慶海關就能一站式辦理完所有手續。”許鑫說,這樣企業就不用折返于上海和重慶海關兩地之間,可以最大限度節省通關時間和物流成本。
“屬地申報、屬地放行”通關模式是海關總署從2013年11月1日起,針對aa類及以上企業提供的更加便捷的通關模式,可在“家門口”全程通關。而這一利好自今年5月1日開始,被擴大適用到a類企業。
據悉,目前我市已有25家a類以上的高資信企業與重慶海關簽署合作備忘錄,從改革中簡化進出口通關手續,直接受益。今年前6月,采用這一通關模式進出口的貨物已有34.89萬噸,貨值4.0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133家符合條件的a類及以上企業沒有向重慶海關申請。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