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州市食安辦發布第12期食品安全信息。本期公布的抽檢食品共2372批次,其中合格食品2292批次,占96.6%。其中,細菌超標的批次所占將近一半。
正值夏天,細菌繁殖速度也加快。在本次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單中,大腸菌群、菌落總數、沙門氏菌等不合格項目的食品占了接近一半,主要集中在豆制品和肉制品兩大類。其中,廣州市綠茵閣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加工廠出產的速凍牛扒赫然在列,原因為檢出了沙門氏菌。同樣檢出沙門氏菌的還有福建圣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圣農美樂雞塊。沙門氏菌是有害菌,有可能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另外,荔灣區波圖燒臘店、川沁食品有限公司、悅香雞食品有限公司都分別有燒味、鹵味被檢出大腸桿菌或菌落總數超標。佛山市南海區水牛奶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的百富露水牛奶也檢出大腸菌群超標。
市食安辦提醒,如發現包裝缺失、破損、漏氣均不要購買。食品包裝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食用完畢。
廣州三嬰幼兒奶粉廠家被整改
根據本期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食藥監督部門在生產環節對廣州市美素力營養品有限公司、廣州柏賽羅藥業有限公司和高培(廣州)乳業有限公司等三家停產整改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進行突擊檢查,確保企業在兩年停產整改保留許可證號期間不違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
記者了解到,這三家企業停產整改是因為前段時間國家提高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門檻”,在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原輔料把關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提高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條件要求。此三家企業在檢測設備、廠房等方面未達到新的要求,需要整改后重新申請、審批后才能重新生產。
多款干貨被發現“太濕”
不同商家出售的花菇、云耳、菜干、茶樹菇等21種干貨在本期抽檢中被發現不合格,其中有19種都有水分超標的問題,水分過多較易滋生細菌。造成水分不合格可能是由于企業生產時對生產工藝控制不嚴,或產品包裝不夠密封性、儲存不當吸潮導致。另外,黑龍江珍珠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有機元蘑”和廣州市金梓食品有限公司的姬松茸驗出總砷超標。
市食安辦提示,選購蔬菜干制品時,應盡量購買有包裝的產品,這樣可避免產品在運輸和銷售時受到二次污染。在選購散裝產品時,產品的色、香、味應正常,無其他不良氣味,沒有霉斑。選購時手握緊干菜,感覺應有彈性,放手后能很快散開并恢復原狀,無潮濕感。
油鹽醬醋也會有假
7月4日,市食藥偵支隊在白云龍歸鎮夏良村某出租屋搗毀一個制售假冒偽劣調味料黑窩點,查獲假冒某品牌濃縮雞汁成品200多箱、半成品100多箱。7月5日,海珠公安分局等部門,端掉一個制售假鹽團伙,搗毀該團伙設在同德圍的加工窩點及設在海珠區的銷售窩點和倉儲窩點,查扣假冒知名品牌食鹽成品和原料共4.8噸。
省鹽業集團廣州有限公司出品經銷的“粵鹽”牌普通食用鹽(加碘精制鹽)今年4月剛更換白色包裝,但不法分子也已模仿出新包裝的假冒食鹽。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