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臭肉門”在發酵。21日晚,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消息,部署全國各地立即徹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下稱“福喜”)問題食品,封存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所有原料和產品,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嚴肅查處。(22日《北京晨報》)
中國消費者并沒有多少人關心“福喜”,但是作為麥當勞、肯德基和必勝客的供應商,這場“臭肉門”造成的市場效應就大了去了。這三家洋快餐,被消費者成為“麥肯必”。他們不僅是年輕消費者心中的“食神”,而且也被消費者視為比國內快餐業更安全更衛生也更時尚,哪怕老一代的消費者稱其為“洋垃圾”(當然只是指營養學意義上的)。
即使“麥肯必”以往曝出一些小瑕疵,也會有擁躉為其辯護。但是,因為“福喜”“臭肉門”,“麥肯必”也難以摘清和洗白自己,“臭肉門”畢竟流向了“麥肯必”,而且吃進了中國消費者的肚子里。這不僅造成了人們感覺上的惡心和感情上厭惡,更使那些忠貞不渝的“麥肯必”消費者感覺受到了欺騙。說得難聽一點,“臭肉門”事件恐會影響一代中國的消費者,使其對“麥肯必”失去信心。
“麥肯必”已經受到了市場懲罰。據媒體報道,包括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集團,其周一股價大跌4.25%,市值蒸發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億元。麥當勞的股價也下跌1.45%。
“麥肯必”在股市的挫折,不值得同情。作為“福喜”客戶,在長期的經營中不可能不曉得“福喜”提供的變質肉料,因為辨析食料是否變質,憑借最簡單的望與聞即可得知。可見,“麥肯必”和“福喜”聯袂主演了這場“臭肉門”大戲。主角配角的區隔已經不重要,問題是他們在中國市場構成了一條骯臟的市場鏈,并形成了合謀分肥的利益關系。
從調查部門對“福喜”質檢部門經理的問詢中,人們亦知“臭肉門”之所以能夠沿襲到“麥肯必”,是得到最少是廠長一級高層的授意。這也意味著,“臭肉門”不是由企業中小層犯下的技術性錯誤,而是由高層籌劃的針對中國市場的戰略性應對。內中原因,無外乎是發現了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漏洞,或是習慣了此類操作的違法成本較低,抑或是單純的鋌而走險……不管為何,東窗事發后的代價是巨大的。
涉事的“福喜”和“麥肯必”已經開始向中國消費者道歉,并承諾配合中國相關部門的調查。但這種“事后諸葛”式的危機公關,并不能消弭這些巨無霸洋快餐在中國市場的負面影響。曾記否,一家中國相當有名的奶粉企業——三鹿,因為含有三聚氰胺,而被曝光,從而使這一著名奶企破產,企業高管和當地政府高官被問責。至今,輿論場仍然沒有忘記這場轟動全國的奶粉夢魘,直到今天中國消費者都視國產奶粉如畏途,而在全球市場形成了中國式搶購奶粉的風潮,甚至驚動了香港、歐洲,澳洲和美國市場,紛紛對中國消費者限購。
可見,一個企業、一個產品因為非法行為而沉淪,要想恢復市場生機,是相當之難的。
全球化時代,“麥肯必”看似穩固占領全球市場的不倒翁,但市場風云變幻,并無常勝將軍。“福喜”自我沉淪,不僅無“福”不“喜”,百勝也恐在華遭遇市場慘敗---據統計,2013年百勝在華營業利潤占其總營業利潤的35%。若百勝無了這35%的利潤,其市場前景又將如何?
包括福喜、“麥肯必”在內的跨國洋企“變壞”了——輿論可以嘲弄市場環境,但作為企業主體,更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