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早晚溫差大,寶寶容易出現發燒流涕的情況。
寶寶發熱先找原因
發熱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癥狀。嬰幼兒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有幾種,一種是由于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善,容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而得的“暑熱癥”,也就是民間所說的“中暑”;還有一種是由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發熱。
暑熱癥造成的高熱比較容易退,只要把嬰幼兒轉移到外界溫度較低的環境,調節居室的溫度,保持空氣流通,比如打開門窗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就有利于散熱降溫。多讓患病兒喝水也有助于退熱。
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發熱比較難退,家長應該配合醫生的診治,給孩子服用退熱藥,同時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多喝水,或者吃西瓜都可以,此外還應注意營養的攝入。
38.5℃可做分界線
一般來說,當孩子體溫低于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好是多喝開水,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但必須在兒科醫生指導下使用。感冒常會發燒2天-4天,其間體溫會發生波動,如果精神狀態好,進食、睡眠正常則家長不必太擔心。但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反應差、高燒不退、甚至抽搐等,應盡快就診。普通的感冒發燒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對癥治療,不應濫用抗生素和消炎藥。
酒精退熱不能濫用
寶寶出現發熱癥狀時,家長也可以配合藥物治療作一些物理降溫,但要注意方法。有些家長認為選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熱的作用,實際上當孩子發熱時,皮膚的血管擴張,體溫與冷水的溫差較大,會引起嬰幼兒的血管強烈收縮,引起嬰幼兒畏寒、渾身發抖等不適癥狀,甚至加重嬰幼兒的缺氧出現低氧血癥。假如用酒精的濃度過高,如用95%的濃度,也不能起到退熱作用,而且有可能造成嬰幼兒皮膚脫水,加重病情。
物理降溫方法的療效不佳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另外,在治療過程中,家長不必過于心急。許多家長一看到小孩發熱恨不得用退熱藥物快速退溫,但其實降溫過快并不表示有病情的好轉,若是應用不當,還可以引起嬰幼兒大汗淋漓,出現虛脫反應。
如何區分夏季熱與發燒
表情與病容:父母可從嬰兒臉上的表情變化,判斷寶寶是否因為疾病造成身體不適。當爸爸媽媽看到小寶貝臉上喜悅、好奇、貪玩的表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小臉泛紅、痛苦、無精打采的面容,就要當心孩子可能生病了。
活動力:若小孩出現玩耍量遞減、專注力不足、活動力降低、食欲不振等現象,整體精力表現明顯不如以往;或對所處環境出現不耐煩、不感興趣,嗜睡等癥狀時,父母除了觀察孩子的體溫變化外,還要將寶貝的行為表現合并列入觀察,注意是否可能因疾病因素,導致孩子活動力不佳。
身體病征:專家表示,若孩子在發燒的當下,同時合并出現流鼻涕、咳嗽、腹瀉、嘔吐等癥狀,可能和感冒或腸胃炎有關。若孩子尿布有不正常的尿騷味,或是尿液顏色異于平常,則要警覺孩子發高燒,可能與泌尿道感染有關;另外,父母還可觀察小朋友的皮膚是否有疹子,或是頸部淋巴結是否出現腫脹等。若在發燒當下,同時合并上述癥狀,父母須視癥狀嚴重程度,適時就醫尋求協助。
許多人怕孩子燒出毛病,不時地給孩子服退燒藥,結果熱度還是退不下來,或者暫時退下來,一會兒也會再度上升。發燒會消耗人體的大量體液,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及時給孩子補充一定的營養和充足的水分。如果孩子確需服用退燒藥,要按醫生的處方嚴格執行。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