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裘凈婧 通訊員 劉佳) 浙江的供港農產品企業要注意了,記者昨天從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香港特區政府制定的《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以下簡稱《規例》)將于8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規例》對584種(類)食品農產品中的360種農藥制定了7083項殘留限量標準。
主要供港食品農產品為酒類、水產品、茶葉、火腿、西蘭花、食用菌、加工食品和活豬等,2013年經浙江檢驗檢疫局檢驗的供港食品有9452.7噸、貨值約為8000萬美元。2014年1—6月浙江局轄區供港食品農產品598批,貨值3878.6萬美元。
此次實施的《規例》,雖然參考了國家標準,但部分標準卻比一向以嚴苛著稱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標準還要嚴格。以西蘭花為例,日本對于農藥吡蟲啉的殘留含量限值要求是5ppm,而《規例》的要求是0.5ppm,要求比日本足足提高了9倍。
記者從臺州檢驗檢疫局獲悉,臺州西蘭花是我省最主要的供港蔬菜品種,年供港量近3000噸。同時也是我省出口日本的主要蔬菜,15年來累計已出口60萬噸,從未被日方通報過。此次為了符合《規例》要求,已經協調當地西蘭花行業協會,要求西蘭花農藥不再選用含吡蟲啉等農藥。
此外,供港茶葉也存在農殘風險。今年1—6月我省出口茶葉21.3噸,貨值213萬美元。從目前日常檢測及風險監控情況來看,茶葉中的農殘檢出率普遍較高,此次香港《規例》中涉及茶葉的農殘標準有46項,其中就包括滴滴涕、乙酰甲胺磷、草甘膦、甲氰菊酯等多個檢出率較高的農藥種類。
西湖龍井等我省名優茶深受廣大香港市民喜愛,但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認為,由于目前國內茶葉種植過程中農藥使用較為混亂,農藥質量參差不齊,此次《規例》的實施必將對我省供港茶葉造成較大沖擊。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