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德州市民劉先生稱自己的母親在德州銀座超市購買的“半片鴨”只有保質期卻沒有生產日期,這讓他覺得很擔心,鴨子放在冰箱里沒有敢吃。
根據劉先生的說法,25日,記者先后走訪銀座德州大學路店和三八路店,發現劉先生說的情況確實存在。
商家:生產日期在箱子上
劉先生家人購買的“半片鴨”在銀座大學路店和三八路店都有銷售,因為低價促銷,不時有顧客光顧,記者觀察發現,不少顧客看到保質期18個月后,也在包裝袋上找生產日期,但都沒有找到,大多顧客因此放棄購買。
在銀座大學路店,除了“半片鴨”以外,還有“三黃雞”等冷凍食品塑料小包裝上只有保質期沒有生產日期,塑料包裝還標明保存方法:-18℃以下冷藏。
隨即記者咨詢了銷售人員,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半片鴨”是屬于二次分裝銷售食品,需要上稱稱重量的,其生產日期都在大的包裝箱子上,到超市后分開賣,所以鴨子外面的塑料上沒有生產日期。
上述銷售人員還告訴記者,銀座超市所銷售的“半片鴨”等冷凍食品都是在保質期內的,而且時間不會超過4/5保質期,比如,保質期是100天,在80天仍然沒有賣出時,超市就必須下架。
緊接著,銷售人員給記者搬來了一整箱的“半只鴨”,指著一行有些模糊的字跡說:“這不是寫著呢嗎,生產日期是2014年8月28日。”當記者提醒銷售人員2014年8月28日還沒有到呢!該銷售人員,又看了一下箱子說:“看錯了,是6月28日。”
記者隨即致電德州食藥部門就相關問題進行咨詢,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他們也接到過類似投訴,對于消費者來說,因為看到保質期但找不到生產日期,擔心食品安全問題是肯定的,像“半片鴨”類似的產品,作為銀座超市這樣的大型購物場所,應該做好商品信息公示,不能只是覺得箱子上有就可以了,很少有顧客整箱的買。
現象:赤手抓肉引顧客質疑
25日下午,記者在德州大學路店走訪時發現,包括“半片鴨”在內的不少冷凍食品都在促銷行列,其中不少冷凍食品被直接倒在了貨臺上,供顧客挑選。不少顧客因為拿不到夾子而直接赤手挑選雞腿、雞翅、分割雞肉等冷凍食品,拿起來,放下,再拿起來,再放下……不少顧客甚至將所有的雞腿都捏一遍。其中有一些顧客的手看起來并不是十分的干凈,有些顧客所捏過的肉食上留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
記者在銀座大學路店走訪時發現,顧客赤手挑選冷凍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沒有任何超市人員進行勸阻。更讓記者難以理解的是,就在顧客赤手挑選貨品的時候,竟然有銷售人員也加入了赤手挑揀的行列,只是他們挑揀是為了整理貨物。
在銀座超市大學路店醬菜區,記者發現,也有銷售人員赤手整理貨物,一個糖蒜在銷售員手里摸索了一會兒又被放回去,另一個糖蒜又被拿了起來……
25日,記者在三八路店發現,貨架上本來是冷凍食品的“半片鴨”有的已經開始融化,加上顧客的翻動而導致鴨肉的品相已經不是很好。值得注意的是,本來套在鴨體的塑料包裝已經被悄然撤走了。
調查:多數市民不能接受
26日,記者就銀座超市存在的現象做了街頭調查,超過半數以上的市民表示無法接受赤手抓肉的現象。
家住東方明珠小區的王女士說,她也曾遭遇過只有保質期沒有生產日期的現象。
在王女士看來,價簽上的分裝日期只能說明是什么時候買的,和食品的生產日期沒有關系,超市應該讓消費者明白自己所購買食品的生產日期,不然保質期這個就沒有意義了。
對于顧客和促銷員赤手抓肉的現象,她覺得會帶入很多細菌。“如果是顧客,超市應該提醒,而促銷員自己就下手抓,那這就是對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問題了。”王女士說。
一位曾做過食品生意的馬先生告訴記者,像雞、鴨、鵝等肉食品,在融化后,如果賣不掉,就會被第二次速凍,但第二次速凍會造成結霜不均,這樣很容易滋生細菌,加速食品變質。但這個二次速凍過程,很多商家一般不會告訴顧客。
至于赤手抓肉的問題,馬先生說,超市應該有嚴格的規定,很多銷售人員或者顧客都覺得反正回去也要用水洗,用高溫加工,才導致這種不規范行為的存在,而醬菜一類的食品,不少人都是回家后直接食用的。
“無論如何這種現象應該盡量避免,一是文明自己的行為,二是避免病菌的傳播。”馬先生說。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