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豬肉價格總體低迷,養豬農戶虧損嚴重。昨天,記者從市物價部門了解到,進入7月份以來,我市豬肉價格“淡季不淡”,開始出現企穩回暖跡象。
從零售價看,我市豬肉價格基本保持每周1%左右的漲幅,昨天,市區永安路等八家農貿市場監測肋條肉、去骨后腿肉、精瘦肉的每500克市場平均價分別為11.56元、11.96元、14.25元,較上月同期分別上漲4.52%、4.37%、2.70%;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分別下跌5.07%、4.35%、3.72%。
從批發價看,據丹陽監測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本月生豬價格同樣保持小幅上漲的態勢,7月22日,二元生豬、三元生豬的價格分別為600元/50公斤、730元/50公斤,環比上月分別上漲3.45%、5.80%,同比分別下跌3.23%、4.26%。
本月生豬價格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受高溫、臺風影響,對生豬調運產生一定的困難;加之養殖戶急于扭虧為盈的心理,放緩生豬出欄節奏;此外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形成了成本支撐。在生豬價格上漲帶動下,雖然終端消費處于淡季,豬肉價格仍呈現窄幅上漲的態勢。
價格部門分析,目前雞蛋價格不斷攀升,水產品價格受“休漁期”影響將逐步走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部分豬肉消費。此外,今年中秋又在9月上旬,食品工業豬肉消費將在8月份迎來旺季,因此8月份豬肉消費有望明顯好轉。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