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記者 潘曉泉)豬肉價格一度低迷,使得養殖戶“很受傷”。近日,德州市物價局對夏津、武城、禹城18個散養戶和3個規模飼養戶進行生豬生產成本與收益情況的調查,與去年同期相比較,今年上半年生豬出售價格下降,生產成本穩中有增,養殖效益減幅較大。
“從今年5月份開始,養豬終于不賠本了。”夏津縣浩偉養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滑。每斤生豬成本在6.5元左右,而銷售價格卻一直在5元左右,也就是說,出欄一頭200斤的生豬,養殖戶就要賠本300元。從今年5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慢慢回升,如今每斤生豬的銷售價格為7.3元,養殖戶終于有錢可賺。
來自物價部門的統計,上半年出欄生豬每50公斤平均出售價格:散養603.87元,規模飼養624.02元,同比分別下降6.48%和7.59%。據工作人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2013年冬季豬肉消費提前釋放,導致生豬價格超預期大漲,廣大養殖場戶見好就收,前期大量出欄拋售生豬,屠宰企業也加大了收購和屠宰量,貨源儲備充足。同時,受春節期間國家儲備肉大面積放儲影響,生豬價格出現明顯回落。
除了出售價格下降之外,生產成本的增加也加重了養殖戶的負擔。今年上半年,生豬平均生產成本為散養1376.81元,同比增加2.59%,規模飼養1335.56元,同比下降4.22%。工作人員分析,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帶動豆粕、麩皮等飼料價格上揚,人工成本不斷增加是主要原因。
出售價格的下降和成本的增加導致養殖利潤的大幅縮水。上半年,每出欄一頭生豬,散養的要賠49.93元,去年能掙21.07元;規模化的養殖今年能掙24.41元,而去年能掙70元。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