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同安區汀溪水庫的治污和管理工作。目前,汀溪水庫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水庫水質明顯改善。
作為廈門市飲用水水源地之一的汀溪水庫是同安、翔安兩區60多萬人民群眾的主要飲用水水源。2007年,福建省政府批復劃定了汀溪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面積達104.8平方公里。
直擊污染源
據調查,汀溪水庫的污染源主要來自規模化、集約化的生豬養殖場。對此,廈門市在保護區范圍內全面清退生豬養殖。2010年開始,逐步對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匯水區村莊實行全面禁養,清退所有生豬養殖。
此外,農田施肥、農藥流失也是污染水源的一大源頭。為此,廈門市加快農林項改造,控制汀溪水庫庫區農藥、化肥使用,逐步推行水源保護區及上游區域退耕還林、退果還林。截至目前,汀溪水庫已經連續12年未審批采伐天然闊葉林,并完成植樹造林970多畝。
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要求,2011年,廈門市投入1300多萬元,在保護區內的5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保護區內建起了52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采用pe整體三化池+海蠣殼生化脫磷滲濾等工藝處理村莊生活污水。在2012年10月竣工并投入試運行后,村莊的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5%。
2013年9月,同安區政府研究制訂并印發了《同安區汀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暫行辦法》,具體明確各級職責、管理重點、經費保障和考核辦法等。經過監測,汀溪水庫飲用水水質100%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
同時,廈門市規范村莊垃圾轉運制度。保護區內所有村莊建設垃圾轉運站、清潔樓、垃圾清運車和壓縮式清運車垃圾轉運車,堅持落實一日“兩收一轉運”制度,村莊垃圾100%得到規范處理。
試行生態補償
2012年8月9日,廈門市政府研究并施行《同安汀溪水庫水源保護區農村綜合整治和生態補償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率先在汀溪水庫水源保護區農村實施生態補償政策,建立以資金補償、科技扶持和社會保障為主的生態補償機制。
根據《方案》,將直接把錢補到農民手上,連續20年,每人每年給予1300元的經濟補償,并由市、區財政補貼和社會金融等服務機構配套,按失地失漁政策為村民購置養老保險等。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