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餐飲為何“夏風吹又生”
居民有需求、處罰罰不痛是關鍵 專家建議:管好規劃建設,從源頭解決難題
通過近8個月努力,臨汾街道內70余戶無證照餐飲單位得以整治。不過,這段時間,閘北區食藥監局第四監督所副所長賈敏的“弦”還是繃得很緊,就怕無證照餐飲“夏風吹又生”。事實上,他最近已接到數起無證照餐飲“回潮”后油煙、排污或噪聲擾民的舉報。
壓力,不僅僅是臨汾街道一家。有關本市無證餐飲單位的數據顯示,全市無證與持證餐飲單位數量之比大約是1:3,相當于每4戶餐飲單位中,就有1戶是無證。記者走訪發現,個別城郊結合地區已出現無證與持證餐飲 “勢均力敵”,甚至多過持證餐飲的“倒掛”現象。
難道是監管部門不作為?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至今,每年全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參加各級政府組織的無證聯合整治行動次數超過1000次,出動監管人員近萬人次,且逐年遞增。
即便這樣的大投入整治,依然難以阻止無證照餐飲“反彈”。
為何回潮?“罰不痛”是關鍵
參與過彭浦夜市整治的賈敏表示,無證照餐飲“回潮率”高,原因有三:有需求、沒意識、難監管。
以臨汾街道為例,轄區內臨汾路、陽曲路、聞喜路形成一個“工”字型地帶,為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建的純居住導入區,餐飲消費需求旺盛,但規劃時欠考慮,想持證開飯店的經營者很難找到產權合法的商業用房。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取得許可后才能從事餐飲服務活動,并依法承擔餐飲服務的食品安全責任。可許多從業人員法制觀念淡薄。
難監管也是無證照餐飲“夏風吹又生”的核心因素。更重要的是,現行的處罰手段也“罰不痛”無證照餐飲經營者。根據《食品安全法》,未經許可從事餐飲服務的,食藥監部門能沒收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可這些東西值不了多少錢,收走后沒幾天,老板又重新添置了,罰款再厲害也就5萬元,對這些不愁生意的老板而言,難言教訓。
堵住回潮,須抓住“中介”房東
今年年初,本市食藥監部門提出“向無證照小餐飲宣戰”的號召,方針是“堵疏結合、減少存量”,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基本做法將在本市其他區縣推行。
所謂“堵”,是對達不到辦證要求的、有突出社會矛盾、有嚴重食品安全隱患的無證照餐飲采取堅決取締。楊浦食藥監局第四監督所所長王文國就是基層監管人員中的“鐵腕派”,但他也坦言,僅憑單個部門之力,或偶爾合作開展一次聯合整治,效果并不好。
目前,一個無證照餐飲的綜合整治機制已在楊浦區內建立,并納入了該區各街鎮的“大聯動”平臺。借助這一平臺的協調,王文國今年在分管地域成功整治了18戶無證餐飲,效率極大提高。
真正堵住“回潮”,還要抓住無證照餐飲的“中介”——房東。王文國告訴記者,保德路上的彭順中學、嶺南中學周邊就有7戶無證餐飲單位,其中兩戶倚仗房東是校方,成了“釘子戶”。
杜絕無證照,從規劃源頭管好
“事實證明,一味堵,并不能止住‘回潮’。”閘北區食藥監局副局長張軼萌表示,監管部門已經改變思路,在固有的發證和查處兩條路上,增加新路——“登記備案”。
對于這種疏導方式,陽曲路上“麻辣撈燙”的沙老板拍手叫好。“登記備案后,心里踏實不少。”
閔行區食藥監局副局長李黎軍認為,現在進行登記備案管理的無證照餐飲,一兩年內必須想辦法達到“獲證水平”。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妨從既有的房產中挖潛,通過調整房產的用途,從源頭解決無證照餐飲問題。
“真正要徹底杜絕無證照現象,恐怕我們還要走得更超前。”李黎軍表示,規劃、房地、衛生、環保、消防、食藥監等部門應當更主動地參與未來的城市建設,從規劃階段就要充分確保合理比例的供給配套面積,建設一批食品加工經營場所。否則源頭管不好,無證照餐飲還會“夏風吹又生”。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