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是中國老百姓的主食之一。就北京而言,北京市目前有常住人口2000多萬,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每人每天平均消費大米200g,北京市年消費大米150多萬噸,大米安全性的高低關乎著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
近日,鎘含量超標、轉基因等大米安全事件頻頻被曝光,面對魚龍混雜的食品市場,消費者不禁憂慮萬千,手足無措。那些被曝光的問題大米大都是不合格產品,毫無疑問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那合格產品就一定是絕對安全的嗎?
食品危害一般包括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化學性危害。其中,化學性危害在人體內是可以蓄積的。即便是合格產品,其含有的某些限量元素指標,長期在人體內蓄積,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如農藥殘留,一般情況下,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很低,但它們會部分蓄積在人體肝臟、腎臟、心臟等重要臟器,日積月累,農藥含量會在體內逐漸升高,到了一定濃度的時候就有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這些傷害包括致癌、致畸、致突變,亦會對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生殖系統等產生影響和傷害。
2014年6月30日,放心365通過新聞發布會在國內首次提出了“食品安全性分級”的概念,并決定正式啟動北京商超渠道大米安全性分級項目。為了客觀地展示此次大米安全性分級的全過程,使其公開透明,放心365將把整個分級過程,包括項目審核確定、方案的制定、市場調查等,以《北京商超渠道大米分級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的形式進行實錄,方便消費者查閱和監督。
該白皮書在現今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情況下意義深遠。它不僅能夠通過客觀數據以及全過程實錄,為消費者較全面準確地揭示北京市大米安全現狀。同時,也能夠將大米隱性安全問題顯性化,為消費者選擇放心大米提供指導。而對那些生產銷售優質大米的良心企業來說,也可以幫助其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展示其應有的市場價值。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