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受市場糧源減少、飼用采購增加的影響,國內新小麥收購價格大多小幅走高;制粉企業開機率一般,面粉出廠價格平穩;國家政策性小麥投放穩定,成交維持低位水平;受出口預期有望改善的影響,美麥期貨價格升至一個月高點。
據了解,截至8月7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為2478元/噸,周比漲15元/噸;2014年第29期中儲糧全國小麥收購價格指數139.36,周比上漲0.36%。
根據往年經驗,每年集中收購結束后,小麥市場大多有一波上漲行情出現。筆者認為,受市場流通糧源減少、需求回暖、飼用替代增加、秋糧受災等因素影響,市場的利好影響因素逐步發生聚集,市場對后期小麥價格的看漲預期增強。
糧源減少替代增加,麥價呈現小幅上漲
小麥經過前期的平穩,近期有小幅上漲的趨勢。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市場小麥量開始減少,加上部分農戶存在屯糧惜售心理,使得用糧企業采購略為困難。另外,飼料企業難以應對玉米價格的不斷上漲,把目光投向小麥市場,飼用麥替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撐小麥價格。
當前山東德州地區新麥貿易商出庫價格1.26元/斤,面企收購價格1.28-1.29元/斤;河南新鄉地區新麥貿易商收購價格1.23-1.24元/斤;河北石家莊地區新麥貿易商收購價格1.26元/斤;湖北荊州地區新麥貿易商收購價格1.20-1.22元/斤。上述地區小麥價格較前期的大多上漲0.005—0.015元/斤。
受產區小麥價格穩中有漲影響,南方制粉企業收購價格亦小幅上調。當前江蘇2014年產普通紅小麥到港價格在2550-2570元/噸,較上周持穩;普通白小麥到港價維持2540-2560元/噸,較上周上漲了20-30元/噸;高筋紅小麥到港報價2620-2650元/噸左右;優質白小麥9023到港口價格在2640-2650元/噸,高位持穩。
受旱情等因素影響,國內玉米展開了一波明顯的上漲行情,小麥玉米比價繼續穩中有降。安徽宿州地區比價1.02:1,河南鄭州地區0.98:1,均與前一周持平;廣東廣州地區0.97:1,山東濟南地區0.92:1,下降1個百分點。目前山東地區小麥替代玉米比例較高,南方地區也在逐步提高替代比例。
收購數量遠超預期,市場余糧同比大減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河南、山東等11個小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小麥621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982萬噸。
截至8月5日,河南全省累計收購小麥194.7億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95.6億公斤。其中按最低收購價收購103.7億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96.2億公斤;按市場價收購91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0.6億公斤。安徽省各類糧食企業共收購小麥1073萬噸,同比增長59.69%。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731.2萬噸,同比增長93.5%;按最低收購價收購648.59萬噸,分別占總收購量的60.44%和國有企業收購量的88.7%。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冬小麥產量為2397.9億斤,當前的收購量已占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按8000萬噸商品量計算,收購量已占商品量的77%。由此可見,目前市場小麥余糧數量已經大大少于往年同期水平。
從余糧分布來看,由于南方麥區今年托市收購預案啟動時間較早,且收購價格適宜,收購數量較大,目前余糧已經不多。有關機構預計,江蘇省已經基本沒有余糧,安徽、湖北兩省余糧在30%左右,河南省余糧在50%左右。北方麥區雖然山東啟動了托市預案,但啟動范圍較小,河北今年仍沒有啟動托市收購。相比較而言,北方麥區市場流通糧源較南方麥區相對寬松。
面粉麩皮價格穩定,制粉利潤小幅下滑
由于面粉處于消費淡季,市場銷售情況普遍反映仍不理想,制粉企業為保證加工利潤挺價面粉意愿較強。當前河北保定地區特一粉出廠價3080元/噸,山東德州地區60粉出廠價3040元/噸,河南周口地區60粉出廠價3000元/噸,江蘇宿州地區50粉出廠價3040元/噸。
北京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特一面粉成交價3.2元/公斤,特二面粉成交價2.9元/公斤;廣東東莞市場特一面粉成交價3.3元/公斤,特二面粉成交價3.4元/公斤;福建福州市場特一面粉成交價3.30元/公斤;特二面粉成交價3.10元/公斤;標準粉成交價3.10元/公斤,均較上周持平。
前期由于麩皮價格快速反彈,吸引部分企業提高開機率。而價格上漲之后下游需求放緩,企業庫存壓力加大,加之天氣炎熱麩皮難于保存,部分企業小幅下調麩皮出廠價。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1720元/噸,山東濟寧地區出廠價174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出廠價178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出廠價1720元/噸,廣東東莞地區出廠價1960元/噸。
由于近日小麥價格小幅上漲,面粉價格整體穩定,麩皮等副產品價格穩中有降,各地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周比有所下降。河北石家莊地區環比下降24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環比下降2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環比下降10元/噸。
政策投放維持穩定,成交狀況量價均跌
8月5日,安徽、河南兩市場共競價銷售政策性小麥52.53萬噸,銷售數量周比增加1.24萬噸。共成交4.48萬噸,成交率為8.52%,環比下降11.72個百分點,是近6周首次不足10%。此前成交率較高的河南2012年托市小麥銷售數量和成交率下降是本周政策性小麥成交率較低的主要原因。分市場看:
河南市場競價銷售政策性小麥21.21萬噸,成交3.62萬噸,成交均價2322元/噸,較上周下降9元/噸。其中,2012年托市小麥計劃銷售11.73萬噸,成交3.23萬噸,成交均價2313元/噸;2013年托市小麥計劃銷售9.03萬噸,成交3904噸,成交均價2398元/噸。臨儲小麥全部流拍。
安徽市場競價銷售政策性小麥31.32萬噸,僅成交0.86萬噸,成交率2.73%。成交均價2374元/噸,環比下降16元/噸。
7月份以來,國家臨儲小麥投放量基本維持低位水平,成交清淡。一方面受新麥上市影響,市場糧源充足;另一方面,終端需求疲軟,面粉加工企業開工率不高制約了小麥的需求量。截至7月末,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量在200-295萬噸。其中江蘇地區剩余5.3萬噸,安徽地區剩余164萬噸,河南地區80萬噸,湖北地區61萬噸,庫存量同比大幅減少。
利多因素逐步聚集,麥市看多預期增強
近段時間以來,受市場流通糧源減少、飼用替代增加等因素逐步聚集影響,市場對小麥向好預期較前段時間有所升溫。
一是市場流通糧源較上年大幅減少。雖然今年小麥取得豐產,但收購量的增加可能導致后期市場流通糧源數量偏少,市場對政策性糧源的依賴程度提高。目前國家2013年前產臨儲小麥庫存已所剩無幾,如果新收購的小麥暫不入市進入流通,那么短期內小麥市場供求格局或會發生改變,市場糧源的減少或會導致小麥價格上漲。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后期國家臨儲新小麥即使出庫,但考慮到資金利息、倉儲等費用的增加等因素,按照順價銷售的原則小麥的拍賣價格亦會水漲船高。
二是小麥飼用替代范圍不斷擴大。目前河南地區玉米出庫價2520-2540元/噸,小麥收購價豫北2460-2500元/噸,豫南2380 -2460元/噸;山東煙臺地區東北玉米進廠價2620-2760元/噸,小麥收購價2580-2620元/噸;江蘇2-3級小麥價格在2460元/噸,玉米價格達到了2650-2660元/噸;小麥飼用價格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替代范圍不斷擴大。由于玉米價格漲勢較快,而小麥價格相對穩定,導致飼用小麥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三是需求回暖制粉企業采購有望增加。從今年夏收市場收購狀況來看,受下游產品需求疲弱的制約,制粉企業雖也相應收購了部分小麥,但整體收購心態相對謹慎,大多不愿做多庫存。隨著市場的回暖,現有存糧的消耗,估計后期將會適量采購補充小麥庫存。屆時一些大中型面粉企業單純依靠廠家直收或很難滿足日常加工需求,必然要與糧庫、貿易商合作來保證原料需求。考慮到倉儲保管費等儲存成本,貿易商的合理利潤,采購成本勢必將有所提高,這或將推動小麥價格繼續保持穩中上揚的走勢。
四是秋糧受災或助推小麥行情。入夏以來,西北、華北、黃淮、長江上中游及西南部分地區降水偏少,部分省區發生了嚴重干旱。盡管近期西北東部、華北、黃淮大部出現較強降雨過程,對緩解旱情十分有利,但截至8月7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仍達6426萬畝。有市場人士認為,飼用小麥價格的波動,與玉米價格波動關系密切。如果旱情的發展對玉米產量造成影響,后期玉米價格將會保持堅挺,一些飼料企業飼用小麥替代亦將會繼續延續,這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會繼續助推小麥市場行情。
出口預期有望改善,美麥期價上漲明顯
上周,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貨合約較前期明顯上漲。周一周二觸及兩周高位,周三美麥價格升至一個月高位,周四周五雖受獲利了結和技術性賣出打壓收低,但cbot 9月小麥期貨仍周內上漲15美分或2.8%。
交易商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政治動蕩重燃,市場擔憂會抑制谷物出口。另外法國、德國和烏克蘭降雨對成熟作物構成傷害,可能令質量下降,限制全球食用小麥庫存,從而帶動對美國小麥的出口需求,這給此間市場帶來進一步支撐。
美國農業部(usda)周四(8月7日)公布的小麥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7月31日當周,美國2014-15年度小麥出口凈銷售590900噸,2015-16年度出口凈銷售30000噸。當周,美國2014-15年度小麥出口裝船415200噸。
不過有消息稱,預計美國農業部(usda)在下周發布的8月供需報告中將上調2014/15年度全球小麥結轉庫存預估,這或對市場帶來進一步壓力。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