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得知,南方產區所產灰氈毛忍冬等的確身份尷尬,以前被稱為金銀花,現在又被認定是山銀花,而金銀花、山銀花藥用價值迥異故價差巨大,但由于形狀相似功效有重疊,故市面常見真假“李逵”摻著賣。
網絡名人“御史在途”——實名認證為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的陸群再出手。昨日,“御史在途”發微博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為利益集團代言,給數以千萬計的百姓造成無比重大的經濟損失”。
更名后南方金銀花暴跌
“御史在途”指出,2005年前后,國家藥典委將中國南方地區傳承上千年的“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把金銀花作為山東“忍冬花”的專用名。表面看是學術問題,其實是嚴重腐敗問題。
據其介紹,品質優良的南方金銀花被國家食藥監總局更名為“山銀花”之后,價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銀花販子趁機大量低價收購,冒充北方金銀花高價賣出,謀取暴利,南方上千萬花農則血本無歸。為搞垮南方金銀花產業,有山東企業斥巨資公關,先修改國家藥典,再造謠毀謗南方金銀花“上火”。
據了解,《藥典》在改版前一直是金銀花(忍冬)與山銀花(灰氈毛忍冬)混用,改版后金銀花的使用范圍明確,但對山銀花的使用范圍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山銀花如果在藥品中替代金銀花出現,就會被認定為假藥。記者發現,此番“御史在途”主要矛頭指向了南方為主產區的灰氈毛忍冬被認定為山銀花而非金銀花,使得其價格一落千丈。
山銀花減產行情仍不好
“無論是藥用價值還是采摘成本,金銀花都比山銀花高出一大截。二者本就地位懸殊,很難得出某個品種相關產業衰落是被藥典打擊所致。”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南方產區所產灰氈毛忍冬等目前已基本被認為屬于山銀花。
昨日卓創資訊醫藥分析師張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銀花公認“含金量”遠高于山銀花,前者通常作為入藥主材,后者則常見涼茶飲品保健品中。
“金銀花主產區在山東、河南、河北,產地不同價格也不同,目前金銀花一級貨山東報價90~110元/公斤。”張斌介紹,“山銀花主產區在湖南、廣西、貴州等地,湖南生曬貨目前報價為23~24元/公斤。”其表示,由于種植意愿低,山銀花傳來減產消息,但總體來說還是供大于求,后市行情不被看好。
性狀相似消費者難識別
廣東武警醫院耳鼻喉研究所中醫科主任龍目恒稱,廣州藥店幾乎常年都有金銀花在售,市民皆知用其泡水喝可緩解嗓子疼痛、預防感冒。相較之下,山銀花的“受眾群”則小很多。
有業內人士告訴廣州日報記者,由于性狀十分相似、功效有所重疊,所以市面常見真假“李逵”摻和著賣。“消費者幾乎難識別。但金銀花中的木樨草苷成分在山銀花中含量極低,是主要差別。”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