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奶業目前的混亂局面,中國農科院、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建議實施“優質乳工程”,這是解決奶業發展難題的戰略舉措。
“優質乳工程”包括三個主要內容,一是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并依法運用和監管;二是推動奶牛養殖技術升級,以保障優質原料奶的穩定生產、供給;三是全面實施乳制品加工工藝標準化監管,徹底消除企業隨意改變工藝的亂象,確保為消費者提供營養豐富、安全可靠的優質乳制品。
優質乳包括優質原料奶和優質加工乳制品兩個方面,沒有優質的原料奶就沒有優質的乳制品。優質原料奶的核心指標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總數和體細胞數。國際上,原料奶達到優質的基本參數是乳脂率不低于3.2%,乳蛋白率不低于3.0%,體細胞數不超過75萬個/ml,菌落總數不超過10萬/ml。
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首先原料奶應該按照質量標準分級和定價,加工企業分級收購,分類貯存加工,加工后的乳制品要明確標識所用原料奶的質量等級,共消費者選擇。按照我國奶牛生產實際情況,建議原料奶按如下標準分為特優級、優級、優良級和合格級4個等級:
我國原料奶質量等級分類參數建議(奶牛場測定)
乳脂率(%)
乳蛋白率(%)
體細胞數(萬個/ml)
菌落總數(萬個/ml)
特優級
≥3.3
≥3.1
≤40
≤10
優級
≥3.2
≥3.0
≤75
≤30
優良級
≥3.1
≥2.9
≤90
≤50
合格級
≥3.1
≥2.8
≤100
≤200
8月16日,第三節海峽兩岸巴氏奶發展論壇上,王加啟老師因出國未能出席本屆論壇,委托他的學生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張養東博士參會并演講。
來源:荷斯坦奶農俱樂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