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信
昆山檢驗檢疫局近日集中焚燒銷毀了今年上半年檢出的32批次、391公斤不合格進口食品,涉及木瓜干、草莓干、黃金棗干、素蝦餅、龍眼花蜜、海苔等數十個品種,不合格原因主要為總砷超標、微生物超標、酸價超標、蛋白質不合格、色素超標等。
近年來進口的葡萄酒、奶粉、橄欖油、休閑食品等越來越多地進入普通市民家庭。今年3月底,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最新一批進口食品黑榜單,143批進口食品被拒國門外。不合格產品包括飲料類、調味品類和糕點餅干類,來自28個國家或地區。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品質不合格和微生物污染等成為主要原因。對于這些不合格進口食品,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采取了退運或銷毀等措施,未進入國內市場。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有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但并不意味著進口食品都是安全的,消費者應避免對進口食品的非理性“信任”,在選購時要擦亮眼睛,注意四個方面:一是關注權威機構的公告和媒體報道,列入問題產品名單或有風險警示的產品切勿購買;二是查看包裝上有無合格的中文標簽;三是檢查包裝是否完整,外觀性狀是否正常;四是可向經營單位索取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證書,并核對品名、規格、生產日期等內容。
新華日報記者 潘朝暉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