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記者今(23)日從重慶市衛計委衛生監督局獲悉,2014年《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麻花》(征求意見稿)已發布,原標準中不涉及食品安全的部分指標被修訂,其中,食鹽、脂肪以及總糖指標被取消。
麻花多以作坊式生產 亟需地方標準約束
據介紹,麻花在國內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甘甜爽脆,多吃也不易上火,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深受消費者喜愛。
市衛計委衛生監督局方面表示,由于麻花生產工藝簡單,多數都是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生產條件差,露天場所、無照經營的情況時常出現,目前沒有專門的國家、行業標準對其質量進行約束,因此,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
適用于預包裝麻花 水分菌落有明確規定
據悉,此次修訂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麻花》(征求意見稿)適用于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 輔以食用植物油、白砂糖或食鹽等輔料,經和面、成型、油炸、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的預包裝麻花。
根據《意見稿》,每100g麻花里水分應小于等于8g ;在菌落總數、霉菌計數方面,每克麻花里分別不高于1500、100個菌落形成單位(cfu),此外,每克麻花里大腸桿菌最可能數不高于3(即不高于3mpn)
不涉食品安全 擬取消食鹽總糖脂肪指標
據了解,市場上麻花產品總體上有咸、 甜兩味之分, 咸味的有椒鹽麻花、 麻辣麻花等, 作為即食性的食品, 食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口感。
據市衛計委衛生監督局介紹,目前我國健康成人每日攝入食鹽的安全量為 5~6 克,最多不得超過 8 克。根據檢測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及多年來消費者接受的程度,此前的麻花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將食鹽含量規定為≤3.0g/100g。而在此次修訂過程中,對 30 個批次咸味麻花產品進行了檢測,合格率為 100%。因不涉及食品安全,所以本次修訂取消此項指標。
此外,由于麻花的脂肪以及總糖檢測合格率為100%,且不涉及食品安全,所以在此次修訂中這兩項指標也被取消了。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