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糧食總產量約占全國四成,去年冬天以來,東北地區降水量創下自1952年以來同期最多,氣溫為十年最低。本臺記者從黑龍江南部地區出發北上,看到雖然目前已經進入春耕時節,而大片耕地正面臨嚴峻的春澇考驗。
記者從黑龍江南部的雙城市出發一路北上:在雙城市,融化的積雪在田間形成大大小小的水面;進入哈爾濱呼蘭區,雪水將農田排水溝灌滿,甚至淹到了路面;再向北走,就是我國大豆主產區九三墾區,昨天本臺記者對九三墾區進行了航拍。13-14號,這里剛剛降下大雪,在積雪已經融化的耕地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洼,這對原本就嚴峻的春澇形勢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是去年四月記者在九三墾區拍攝到的畫面:黑土地上冰雪消融,滴灌設施正在為農田保水;而今年,這里的農田卻是白茫茫的一片。據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去年入冬以來,東北地區氣溫持續偏低,特別是近4個月平均氣溫僅為零下12.2度,比常年同期偏低2.6度,為十年來同期最低。
包洪利是當地的種糧戶,有700多畝耕地,主要種植玉米,每年四月下旬就進入播種期,而現在卻因為積雪太厚進不去人。
過了晌午,地里開進來一個農機隊,這是老包盼了半個月的“救星”,不一會,硬硬的雪殼就被劃出了許多口子。耕完雪,又一隊農機開進地里,對著翻開的白雪噴灑些爐灰和煤灰渣子。
不到兩小時,老包的700多畝地被整個翻了一遍。為了應對春澇,當地已經改裝農機具近三千臺。
和老包在同一農場的龐濤,他家的地現在正忙著排水。
龐濤告訴記者,像這樣積水量大的地塊,在他們合作社有七塊。為了及時將積水排空,他們24小時連續作業,以搶出本已推遲的春播農時。
據黑龍江農委統計,目前全省1億9000萬畝耕地中,有7000多萬畝處于偏澇狀態,有近1000萬畝旱田已出現明水,春澇形勢嚴峻,如何加速融雪和及時排放積水成為當下主要工作,也是決定能否適時播種的關鍵因素。黑龍江農業部門也增加了科技投入,除了改裝大農機破雪散墑,目前800個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浸種催芽開始啟動,此外一些水稻種植戶采用了四膜覆蓋技術以更好的保溫,力爭全部作物能夠播種在高產期。(cntv)
來源:cntv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