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病害多發的問題始終困擾著鱖魚養殖業的發展。廣東清遠宇順農牧漁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順漁業)總經理劉燦洪認為,造成這種困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鱖魚種質出現了問題。“鱖魚養殖了這么多年,近親繁育十分嚴重和普遍,現在是時候需要更新改良了。”
劉燦洪經過調研走訪,提出了鱖魚“南繁北養”設想,并開始付諸行動。
鱖魚適宜“南繁北養”
劉燦洪近年來到過丹東等地走訪了解,他發現北方地區受制于當地氣候環境,無法繁育鱖魚苗但卻適合養殖,而且在養殖過程中基本上不用藥物。
“斑鱖(一種鴨綠江野生鱖魚品種)在當地養得很好,出口韓國十分暢銷。”這讓劉燦洪喜出望外。他分析,“北方的氣候不具備我們這邊的優勢,孵化時間很短,且繁殖困難。北方地區要到7月份才開始繁殖,但到9月份,氣溫就開始下降了,餌料魚就供應不上來了,對鱖魚的繁殖影響十分大。因為如果餌料魚供應不上或者氣候冷,鱖魚親魚卵就很難成熟,溫度低于20攝氏度就很難繁殖。而我們清遠地區在3—8月份都可以進行繁殖,而且餌料魚可以一年不間斷供應。”
因此,劉燦洪萌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在我們清遠搞苗種的研發和繁育,而在北方推廣養殖我們這條魚,那應該很有前景。這就是我所說的‘南繁北養’——南方繁育苗種,到北方養殖。”
基于這種大膽的設想,劉燦洪已經著手從全國各地收集優良親本。
“去年我們就已經在長江水域引進鱖魚親本,今年我們開始從北方丹東鴨綠江引進野生斑鱖,從安徽引進大花斑鱖等優良野生品種,進一步豐富充實了我們的種質資源庫。”劉燦洪興奮地告訴本刊記者:“種質是關鍵,我要把國內最好的桂花魚品種都引過來試養,為以后開展親魚選種工作,培育出新一代優良品種做好基礎工作。”據了解,目前北方斑鱖苗價比較貴,一公分規格的售價1元/尾,比普通鱖魚苗貴了近10倍。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