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10日訊 2019年12月31日,陜西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對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提出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十大行動”,明確落實分解到責任單位的48項具體任務。同時,要求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全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切實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針對《措施》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措施》的亮點等問題,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 “治本”問題仍待解決
負責人指出,近年來,陜西省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得到控制,沒有發生三級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得到保障,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穩中趨好。
總的看,各級黨委和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食品安全仍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與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存在不小差距,“治標”的工作有待進一步鞏固,“治本”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明顯短板。必須深化改革破解難題,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發〔2019〕17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陜西省食品安全工作改革發展,切實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結合陜西省實際,制訂《措施》。
據了解,《措施》是陜西省第一個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臺的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綱領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義。《措施》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為各地區各部門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提供了目標指向和基本遵循,有利于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領域現代化治理體系,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開展十項行動 涵蓋重點區域行業
作為陜西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總規性文件,《措施》著眼2020、2035兩個重要節點,緊緊圍繞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這一核心任務,注重食品地方品牌建設、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推進“互聯網+食品”監管,全面推進檢驗數據共享分析項目信息化建設,鼓勵產學研結合提升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強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重點支持全省檢驗檢測機構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建設,深化綜合執法改革,加強執法力量和裝備配備,確保執法監管工作落實到位。《措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治共享的原則,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營造食品安全為人民,食品監管靠人民的氛圍。
在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方面,《措施》明確了深入開展十項行動,推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堅行動實施。這十項行動主要包括: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專項行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國產嬰幼兒乳粉提升行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行動;“優質糧食工程”行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雙安雙創”示范行動等。
這十項行動從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校園食品安全治理、保健食品治理、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等方面明確了具體任務,既注重解決群眾關心的、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也注重從源頭加強治理,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基本上涵蓋了食品安全治理的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和重點行業,通過持續開展專項行動和治理,有利推動全省食品安全治理的整體提升,更好的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最嚴謹標準 實行最嚴厲處罰
食品安全標準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技術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措施》)中明確,到2035年要實現食品安全標準水平進入世界前列的目標。
負責人表示,目前,陜西省從加快制修訂地方標準、創新標準工作機制、強化標準實施落地三個方面推進地方標準工作。下一步,還要健全食品安全標準服務體系,加大標準宣貫力度,系統開展食品安全標準宣傳和培訓工作,提升標準使用者對標準的認識。完善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渠道,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廣泛收集各方對現行所有食品安全標準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標準適用性、科學性和可行性情況,開展食品安全標準執行情況跟蹤評價,進而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修訂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發揮指導作用。
食品安全需要依法監管、重典治亂。近年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建設成效顯著,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但確實還存在著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法律震懾力不足等問題。《措施》明確,要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并要求,推動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為“直接入刑”、追究故意違法者民事賠償責任等工作。落實“處罰到人”要求,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手段,對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對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從重判罰。實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完善食品安全嚴重失信者名單認定機制,加大對失信主體的聯合懲戒力度。
《措施》還明確,堅持最嚴肅的問責。針對事權不清、責任不明、一些地方對食品安全重視不夠等問題,《措施》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依法依規制定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壓實各相關部門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業管理責任,依照監管事權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對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不力、履行職責不力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對監管工作中失職失責、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此外,《措施》還對落實黨政同責、加大投入保障、激勵干部擔當、強化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