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6日訊 歲末將至,正值白酒銷售旺季,但白酒板塊卻遭遇“黑天鵝”事件重創:七年前曾深陷塑化劑風波的“肇事者”酒鬼酒,再次被卷入了輿論的旋渦。這場由原經銷商實名舉報引發的“甜蜜素”拉鋸戰發酵至今,孰是孰非,迷霧重重。
到底酒鬼酒的這批被舉報產品是否添加了甜蜜素,這一問題還需相關市場監管部門的專業檢測結果來回答。但相對于市場投資者的恐慌,多位食品界業內專家指出,甜蜜素本身作為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無需質疑,且從按原經銷商出具的檢測報告中甜蜜素的測定值來看,這批次老酒鬼酒對人體健康不會構成影響。
酒鬼酒陷甜蜜素“羅生門”
12月20日,有媒體報道,酒鬼酒原經銷商北京來今雨軒文化傳播公司(以下簡稱“來今雨軒”)法人代表石磊向湖南湘西州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中心實名舉報稱,國內檢測資質機構對2012年54度500ml老酒鬼酒進行檢測,均顯示酒內含有“甜蜜素”。
石磊稱,來今雨軒于2012年與酒鬼酒簽訂代理合同,4年后的2016年4月,來今雨軒接到分銷商反映,2012年54度500ml老酒鬼酒有質量問題。接到投訴后,公司對經銷商的退貨要求進行協商處理,并將封樣樣品、庫存產品送至檢測機構申請檢測,兩次在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一次在國錦(上海)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石磊稱,三份檢測報告均顯示,酒鬼酒公司交付的產品中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環己基氨基磺酸鈉,也就是俗稱的甜蜜素。
石磊出具的三份檢測報告結果如下:國錦(上海)檢測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5月23日《檢驗報告》顯示,送檢樣品白酒中的甜蜜素測定值為0.384mg/l;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6年8月3日《檢驗報告》顯示,甜蜜素測定值為0.36mg/kg;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9年8月29日《檢驗報告》顯示,甜蜜素測定值為0.344 mg/kg。但在雙方之后的訴訟中,一審法院對這三份檢驗報告未予采信。對此,石磊表示,事發時,已有4萬余瓶老酒鬼酒流入市場,“究竟有沒有問題,必須對廣大消費者有一個交代。”
事件一出,白酒行業內部及投資市場輿論嘩然。酒鬼酒方面立刻作出回應,分別于21日和22日接連發布了兩封澄清公告,稱公司嚴禁在產品中添加甜蜜素,且經過查證,公司從未采購甜蜜素,也從未向54度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甜蜜素。聲明中直指石磊“因與公司發生經濟糾紛,意欲謀求不正當利益,被公司嚴厲拒絕”,并對雙方近年合作中的“恩怨”進行了詳細梳理,包括石磊曾多次向公司索要免費酒水、無償占用公司資金、要求公司回購54度500ml老酒鬼酒全部庫存、向公司索賠等細節。公告稱,“作為公眾公司,一直以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為己任,絕不向任何要挾、勒索妥協。”
對于酒鬼酒的澄清,石磊在12月23日再發聲明,稱酒鬼酒說出來的真相“不是真相”。他向媒體透露,倉庫中尚有5萬多瓶54度500ml老酒鬼酒,請求監管部門前來檢測。
在一個周末你來我往的唇槍舌戰中,市場的恐慌情緒被急速放大,周一(12月23日)酒鬼酒全天一字跌停,白酒板塊集體走低。就在七年前的2012年底,酒鬼酒曾因塑化劑超標事件引起公眾對白酒行業的恐慌,不少投資者擔憂,這次或是酒鬼酒“重蹈覆轍”,更有人將酒鬼酒比喻為白酒行業的“罪人”。
據媒體報道,鑒于社會各界對酒鬼酒添加劑“甜蜜素”事件的關注,湖南省市場監管局于12月24日下午在長株潭范圍內開展抽查行動。本次抽查邀請了相關媒體參加,抽查結果將向社會公布。
國家明文規定:白酒不允許添加甜蜜素
公開信息顯示,甜蜜素的化學名稱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無營養甜味劑,甜度大約為蔗糖的30至40倍。因其甜度口感良好,常用于蜜餞,糕點、調味料和飲料等食品中,是目前食品行業中應用廣泛的甜味添加劑。
但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2014)規定,具體到酒類,除調制酒可在0.65g/kg的使用量范圍內添加外,包括白酒、啤酒等均不在甜蜜素的允許使用品類中,也就是說,我國白酒中不允許添加甜蜜素。
當前,甜蜜素已經成為白酒質量問題的罪魁禍首之一。據媒體統計,在從2014年至2019年間的國家和各地食品安全抽檢公布結果中發現,近6年各地共檢出約1055批次不合格白酒,不合格主要原因為酒精度不合格、檢出甜蜜素等。其中,甜蜜素不合格共365批次,占不合格批次的34.59%。從品牌上看,均為越群、沛公、北方佳賓、德順、花園酒業等知名度不高的區域性酒企涉嫌違規使用甜蜜素,涉事產品多為散裝酒。
分析:或為購買原料、儲酒容器中帶入
從近六年間的抽檢結果中可以發現,檢出甜蜜素的企業多為中小酒企。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對此,酒類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趙禹指出,這是由于小企業的工藝水平不夠,違規添加甜蜜素是為了提高口感。“按照白酒的傳統工藝,不添加甜蜜素一樣可以生產出高品質白酒。”
“以往出現甜蜜素的主要是小酒廠或者個體經營的散酒,加甜蜜素掩蓋白酒雜質帶來的苦澀感,產生回甘的感覺,冒充好酒。”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鐘凱博士認為,“像酒鬼這樣的大廠家,不太可能頂風作案。”
值得注意的是,酒鬼酒在澄清公告中提及,石磊手中的54度500ml老酒鬼酒為2012年生產,在出廠時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和規定。那么,為什么石磊稱在其中檢測出了甜蜜素?有業內人士指出,不排除企業不慎購入含有甜蜜素的白酒作為原料生產加工的可能性。
鐘凱指出,大企業“中招”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產能不夠,從小酒廠收散酒,小酒廠偷偷添加,導致甜蜜素帶入;二是白酒調香用的香精香料中添加了甜蜜素,而酒企購買的時候也不知道,導致不知情的情況下帶入。”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勇提出了另外一個猜想:“酒中檢測出含有甜蜜素,可能和儲酒容器有關,其中包括運輸酒的管道或者運輸工具等等,如果曾經在使用過程中接觸過含有甜蜜素的其他物質,造成甜蜜素遷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曾召集白酒、檢測、食品添加劑和標準等不同學科的專家對白酒中檢出甜蜜素進行論證。專家認為,一些地方在查驗中采用針對食品的通用檢測方法,可能由于白酒中環己醇及環己基的類似物質與亞硝酸鈉反應,生成環己醇亞硝酸酯,而被誤認為是環己基氨基磺酸鈉與亞硝酸鈉的反應,造成酒中含有甜蜜素的假象。
在論證中,專家以某批次白酒產品被檢出甜蜜素的指標0.0003g/kg為例,表示“人為添加這么微量的甜蜜素,很難起到改善產品口感的作用,這進一步顯示出是白酒中所含的環己醇等環己基的類似物影響所致。”
多位業內專家:對健康不構成影響
甜蜜素對人體的危害性到底如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2017版顯示),甜蜜素被歸類在三類致癌物清單(第199項,1999年納入),即屬于“對人類致癌性可疑,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據”。
甜蜜素對人體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存疑。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馬冠生教授指出,現有針對甜蜜素的安全性研究顯示,到目前為止未發現甜蜜素有可能導致癌癥發生。著名科普作家云無心也表示,甜蜜素如果在白酒中使用,主要用于改善或掩蓋酒中的苦味,從含量而言,添加的劑量對人體影響甚微。
馬勇對媒體表示,“單純從劑量上來說,經銷商舉報的這個批次的‘老酒鬼酒’對安全沒有太大影響。如果按照配制酒中甜蜜素最大使用量0.65g/kg來計算,該經銷商今年的檢測報告顯示,甜蜜素測定值為0.344 mg/kg,和配制酒相比,兩者相差近兩千倍,對人體健康不構成影響。”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