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紹興老酒,可能是假冒的!
制假窩點隱身偏僻小學舊址,用香精、甜味素、焦糖、色素和檸檬酸……勾兌自釀米酒,貼上標簽,搖身一變成了知名紹興老酒。
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紹興黃酒是當地的一塊“金字招牌”,有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這塊“金字招牌”。昨天上午,紹興警方通報了一起假冒“紹興黃酒”注冊商標案,查獲5萬多瓶假酒,散裝假酒近6噸。
這是一起典型的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特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件,累計涉案3000余萬元。“紹興老酒”制假窩點
藏在廢棄的小學
今年11月,紹興市公安局越城區分局民警在走訪時,從紹興黃酒行業協會了解到:近期江蘇等地市場上陸續有打著“紹興老酒”“紹興酒”“紹興黃酒”等注冊商標、價格低廉且勾兌明顯的紹興黃酒出現。這侵犯了紹興黃酒原產地保護商標,給紹興黃酒的聲譽及黃酒品牌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紹興警方會同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聯合專案組,全面開展偵查工作。
在江蘇海門,追查到一個制假窩點。專案組民警租用當地的民用車,身著便衣蹲守,制假窩點隱藏在海門一個小學舊址,占地面積有20多畝。這個小學,多年前廢棄,是老舊的平房,其中一間平房,制假者稍作改造,就當作灌裝車間。灌裝車間的墻壁都沒有粉刷,整個場所,就是一個簡陋的小作坊:簡易的灌裝工具,場地灰塵彌漫。民警說,這樣的衛生條件和生產工藝,不符合食品安全生產標準。
然而,在這樣的場地,上萬瓶假冒紹興老酒勾兌出來,源源不斷流向市場。
多種添加劑炮制出假酒
部分銷往寧波
通過追蹤,橫跨江蘇、浙江兩省的假冒“紹興老酒”產業鏈浮出水面。
12日凌晨,紹興警方出動100余名警力,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趕赴江蘇海門等地,對涉案人員進行集中收網。
民警突擊進入制假窩點時,嫌疑人張某某剛剛起床,準備出門送假酒到市場上。
面對突然出現的民警,他一臉驚愕,然后束手就擒。他交代說,小學舊址是租來的,廠里總共有不到10名員工,每天早上7點左右開工,工人們的工作就是炮制假酒。制假手法是,把自釀米酒加入各種添加劑,再包裝,冒充正宗的紹興老酒。民警在現場看到,各種添加原材料,比如袋裝的味精、黃酒香精、漂白劑等,都在地上亂堆放。
那么,這些假酒銷往哪些地方?據嫌疑人招供,主要銷售范圍是江蘇南通、海門、啟東等地,也有部分假酒賣到浙江寧波一些地方。
這樣的假酒,在市場上的價格低廉。比如一箱五年紹興老酒,正宗的價格要上百元。但假酒一箱批發價,只有18元到20元。
為“傍大牌”
在紹興注冊兩家空殼公司
嫌疑人張某某交代說,他熱衷于投資,投資失敗后,欠下了數百萬元的債務。以前,他在酒廠干活,知道紹興老酒在行業里名氣很大,于是,起了制假酒,來牟利還債的念頭。
據調查,2014年以來,張某某等人以非法獲取暴利為目的,合謀生產劣質勾兌酒冒充“紹興老酒”“紹興酒”“紹興黃酒”并用于銷售。
其間,為“傍大牌”,特意趕到紹興注冊了“紹興市金福潤酒業有限公司”和“紹興市東吳酒類運營部”兩家空殼公司,用于掩飾其異地生產、異地銷售的非法目的。
嫌疑人還通過某印務有限公司,大肆印刷有“紹興老酒”“紹興酒”注冊商標的包裝盒,并雇多人對外銷售。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深挖。
(原題為:《浙江這所廢棄小學,查獲5萬多瓶假“紹興老酒”!流入江浙多地市場》)
來源:澎湃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