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今年4月至10月,我市已累計發放肉價補貼2.4億元,每月惠及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等困難群眾129萬人。
“肉價變化,既是一個經濟話題,更是一項民生關切。”市財政局人士稱,今年4月,我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依據當月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和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指數漲幅,按月測算發放價格臨時補貼,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困難群眾對價格上漲的“痛感”。
據悉,在發放價格補貼的同時,市財政還聯合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等部門多管齊下,加強凍肉儲備,恢復生豬產能。比如,將能繁母豬保額提至每頭2000元,較去年高出500元;對去年8月1日至明年12月31日,種豬場及規模豬場重點用于購買飼料、母豬、仔豬等短期的貸款資金,按不高于同期銀行基準利率貼息;將單戶養殖場擔保余額限額由300萬元提至1000萬元,對在保擔保貸款到期的實施展期擔保。據統計,為保障生豬產能迅速恢復,重慶財政已安排扶持資金6.65億元。
這套保供穩價的“組合拳”也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增生豬產能84萬頭,生豬出欄降幅逐步收窄,加上部分進口豬肉進入市場等因素,豬肉價格連續多周出現回落。(記者 廖雪梅)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