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4日電 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有關情況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熊茂平表示,我們在“證照分離”改革中,也對加強信用監管、促進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一是加強涉企信息歸集共享。
會上有記者提問,“證照分離”改革釋放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推進了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請問下一步“證照分離”改革如何與“互聯網+政務服務”及信用體系建設等配套推進,進一步地放大改革措施的疊加效應?
熊茂平表示,當前,“互聯網+政務服務”已經成為各項改革的重要內容。這次我們在進行“證照分離”改革制度設計過程中,也充分考慮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改革效能。一是依托“互聯網+”,實現精準“雙告知”。“證照分離”改革涉及部門多、事項多。通過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建立經營范圍表述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之間的對應關系,使企業能夠更加便捷的知曉需要辦理什么、到哪里辦理;政府部門能夠及時掌握相關企業信息,跟進服務,加強監管。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落實改革的相關配套文件,推進經營范圍規范化工作。二是依托“互聯網+”,優化辦事流程。各部門在落實改革要求時,都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方式,減要件、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提升審批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從申請、受理到審核、發證全流程“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三是依托“互聯網+”,強化部門信息共享。在推進改革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到信息共享的基礎性作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制定了“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數據共享方案,指導相關部門做好企業企業注冊信息和經營許可辦理結果信息的推送共享工作,加強部門間信息互通和業務協同,最大程度減少企業重復填報信息和提交材料的情況。
熊茂平指出,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在“證照分離”改革中,也對加強信用監管、促進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加強涉企信息歸集共享。《通知》要求,有關部門要將企業登記注冊、經營許可、備案、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等信息及時歸集至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平臺,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二是實行告知承諾制。實行告知承諾制是厘清政府與企業關系的重要舉措,基礎是政府與企業互信,發證時政府全面告知、企業自愿承諾,發證后企業守諾履約、政府正常監管,雙方責任明晰。《通知》規定,要依法查處虛假承諾、違規經營等行為,并記入信用記錄。三是強化失信聯合懲戒。《通知》對具體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中,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強信用監管,向社會公布企業信用狀況,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通過這些舉措,積極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唐軍補充稱,“證照分離”改革和“互聯網+”是全流程、全方位的結合,沒有“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支撐,“證照分離”改革是不能取得很好成效的。具體描述一下什么叫“全流程、全方位結合”呢?比如企業從注冊登記開始,我們就要讓他非常明白哪些屬于一般性經營項目,哪些屬于涉及審批的特殊經營項目。登記注冊部門就要通過“互聯網+”平臺,把企業登記注冊信息和經營需求傳遞到相關部門,比方涉及到交通運輸部門,我們就推送給交通運輸部門。
唐軍認為,離開“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平臺,有效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是難以想象的,所以“互聯網+”是很重要的支撐,必須要和“證照分離”改革結合在一起。
來源:中新經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