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首屆中國奶業新鮮峰會》上海宣言日前發布,光明乳業等一批乳企表示,將在行業間形成合力,齊心推動“新鮮巴氏乳”標準出臺,讓活性物質指標成為新鮮巴氏乳第一標準。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鮮奶在牛奶中的市場占有率偏低。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劉亞清提供的數據,全球90%的國家以消費巴氏殺菌奶為主,其中,奶業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巴氏殺菌奶的消費量占液態奶的80%以上。
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奶類總產量3176.8萬噸,其中牛奶產量3075萬噸,液體乳制品2505.6萬噸。然而,由于奶源分布不均衡,常溫奶占據了市場絕大部分份額,根據測算,2017年低溫巴氏殺菌乳的市場占有率約15.2%。
出于對巴氏鮮奶產業前景的看好,以普及巴氏鮮奶為重點的國家優質乳工程項目自2016年開始啟動。據介紹,國家優質乳工程從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推動奶牛養殖技術升級、全面實施乳制品加工工藝標準化監管三方面入手,以高于歐美地區的行業標準,從巴氏鮮奶品類切入全產業鏈的角度,在我國全行業范圍內展開。
雖然整個乳業都已經發力巴氏鮮奶,但在巴氏殺菌乳的國家標準中,并沒有對關鍵殺菌工藝和天然活性物質含量做出規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7年第一屆中國優質乳工程發展論壇上,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首次將國家優質乳工程的核心標準明確為天然活性營養,并規定,原料奶需要達到優質乳工程制定的“特優級”標準,即乳脂肪≥3.3%,乳蛋白≥3.1%,體細胞數≤30萬個/ml,菌落總數≤10萬cfu/ml。不過這個標準僅僅是巴氏鮮奶的行業標準。這就導致市面上各種“類鮮奶”層出不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巴氏鮮奶的長足發展。
因此,在首屆中國奶業新鮮峰會上,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聯合了新希望、三元、長富、衛崗等多家乳企,共同倡議推動“新鮮巴氏乳國家標準”盡快出臺。其中,希望推動活性物質指標成為新鮮巴氏乳的第一標準。
濮韶華表示,目前行業中存在多種殺菌工藝,有高溫短時、超高溫極瞬時、低溫短時等等,其中,澳新標準、idf、世界衛生組織等更多提到的是63℃30分鐘及72℃15秒。實驗證明,乳鐵蛋白等活性物質隨著殺菌溫度的提高活性會逐步降低,尤其是具有調節免疫、抗氧化功能的乳過氧化物酶,在80℃的情況下就會完全失活。因此,要保留牛奶中更多活性物質,把控好殺菌工藝的時間和溫度組合至關重要。
來源:新民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