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道 日媒稱,中日兩國政府25日簽署重啟對中國出口日本產牛肉的相關關鍵協定。在世界性“和食”(日本料理)熱潮中,“和牛”人氣高漲,中國也有旺盛需求,兩國簽署協定有利于日本擴大牛肉出口。不過,日本國內牛肉生產能力增長停滯,強化生產基礎應對出口增加是課題。
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26日報道,受bse(牛腦海綿狀病,即瘋牛病——本網注)影響,日本對中國的牛肉出口于2001年9月停止。之后日本多次要求重啟出口,但2010年發生口蹄疫等疫情后,談判陷入僵局。隨著中日關系改善,今年4月舉行第五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雙方就推進重啟日本牛肉對華出口相關程序達成一致。11月25日的中日外長會談中,雙方簽署了出口畜產品所必需的動物衛生檢疫協定。
由于人口減少,國內消費萎縮,日本政府期待開拓海外市場。其中,牛肉是較有希望的品類。財務省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牛肉出口額為247億日元(100日元約合6.45元人民幣——本網注),是5年前的4倍多。
如果日本直接向中國出口牛肉,出口將急速增加。在世界范圍內“和牛”交易活躍的背景下,今后的課題是提高“和牛”生產能力。
報道稱,日本國內牛肉產量增長停滯。2018年度牛肉產量為33.3萬噸,比十年前減少8%,其中“和牛”產量為14.9萬噸,占比不到一半。
來源:參考消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