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帶著海口3種常見的野果圖片到海口中小學校周邊走訪,其中多數學生不識身邊野果。
南國都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為安全課的主要內容。但因為缺少教材,且意識不到位,鮮有學校在食品安全教育上講授采摘食用野果的安全知識。
南國都市報記者 黃婷 實習生 許文玉
海南三種常見有毒野果
受訪學生大多不認識
13日,記者拿著海口常見的3種有毒植物——麻風果、海南茄、蓖麻果的照片到海口4所中小學門口做調查。記者隨機詢問了20名學生,其中,海南白駒學校的一位同學認出了全部三種野果,城西中學一位學生認出了兩種。“這個我不認識,長得真好看!”“這是什么呀,我好像見過。”除了這兩位學生,其他同學均對著圖片搖搖頭,表示不認識。
不過,調查中,20位學生均表示,不會采摘不認識的植物吃。
海口瓊山五小四年級的張同學表示,老師曾經教育他們不要隨便采摘野果吃。
“老師沒說過不要采摘野果吃,但我爸媽經常提醒我,我從來不采野果吃。”海口城西小學二年級的一位同學表示。
學生普遍不認識長在身邊的野果,有家長認為是學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學校沒有專門的安全教育課,老師只是利用班會課簡單講幾句。”家長符先生表示。
學校重視食品安全教育
但未細致化 沒有教材
那么,我省各中小學安全教育果真如家長說的那樣存在缺失嗎?
海口港灣小學德育處主任譚曲介紹,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雖然安全教育課并沒有專門安排在課表中,但是學校會利用班會課、晨會課進行日常的安全教育,同時在每學期開學、學期末,以及重要的時間節點開展安全教育,涉及及交通、食品衛生、消防、人身安全等各方面。
海南華僑中學徐老師介紹,該校利用班會課、周一升旗儀式等進行安全教育,內容主要是交通安全、防范校園暴力、食品安全等。
記者發現,不僅海口市區的中小學,鄉鎮學校也很重視安全教育。海口舊州中心小學校長林明介紹,雖未列入單獨的課程,安全教育已經成為該校常規教學中的一部分,每個班的班主任會組織全班利用每周的班會進行安全教育。同時,會在重要的節點進行安全教育疏散演練等。林明坦言,學校重視食品衛生安全教育,主要進行的是校外攤點食品安全、垃圾食品安全教育,甚至對時令水果食用安全知識也進行了滲透,但確實忽略了野果安全知識方面的教育。
“安全教育沒有教材,學校的教育主要是傳統大類教育,比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海口一小學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安全教育存在“有病治病”的情況,一般社會形成熱點校園安全問題,再進行相關主題的教育,目前還無法做到體系完備的防范教育。
省教育廳要求各校
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教育
早在2011年,省教育廳就要求各市縣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檔案,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內容,讓學校安全工作走上法制軌道。
省教育廳學校安全工作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統一的課程安排,我省中小學安全教育并沒有單獨成課,而是屬于法治教育的一部分,納入法治教育課。目前,各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安全教育,比如利用班會課開展安全教育,以及每天放學前5分鐘做相關教育。教育主管部門也會在重要的時間節點組織學校開展主題教育,發放單行本、口袋書等作為教材。
2018年,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在完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方面,要健全學校安全教育機制,要逐步將安全教育知識內容納入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以后,安全教育將納入中考,以此倒逼學校更加重視安全教育、進一步做好安全教育。”有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東方43名學生誤食野果中毒的事兒,該負責人表示,省教育廳高度重視,已經要求各市縣、各學校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教育。
來源:南國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