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5日訊 10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市召開了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工作新聞發布會。自治區黨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劉俊表示,將堅持非洲豬瘟防控與恢復生豬生產“兩手抓、兩促進”,多措并舉穩定生豬生產,努力確保生豬市場供應。
2019年4月以來,受非洲豬瘟和“豬周期”疊加影響,廣西生豬生產受到沖擊,生豬產能持續下滑。據統計,2019年9月底,廣西生豬存欄量1527萬頭,減少3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78.3萬頭,減少32%;前三季度出欄2132.6萬頭,減少17.3%。
養豬業是廣西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豬肉是廣西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加快穩定和恢復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增強豬肉供應保障能力,自治區堅持生豬生產和非洲豬瘟防控兩手抓。今年以來,自治區財政累計籌措資金6.58億元,落實中央及自治區對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相關政策措施和支持恢復生豬生產各項扶持政策。通過推進“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強化技術指導、積極對接大型養豬企業推進項目落地、做好生豬生產監測、加大宣傳力度等多種措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維護經濟社會穩定。截至目前,生豬生產下滑趨勢已基本得到遏制。據統計,9月底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3%,其中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6%,2019年前三季度,全區屠宰生豬1025.08萬頭,同比下降10.14%,生豬供應基本可滿足市場需要。
下一步,廣西將繼續加大力度,重點解決“不敢養”、“不想養”、“養不起”、“誰來養”和“怎么養”等5個問題:一是繼續強化技術支撐,總結推廣恢復生豬生產成功模式,著力解決生產者“不敢養”問題。二是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充分調動生產者積極性,著力解決生產者“不想養”問題。三是加大金融保險政策支持力度,著力解決生產者“養不起”問題。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著力解決“誰來養”問題。五是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著力解決“怎么養”問題。努力穩定生豬生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作者: 童政 覃海婷)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