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6日電 據(jù)香港文匯網報道,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檢視4間連鎖超市的42款貨品價格標示,發(fā)現(xiàn)有超市近9成貨品同時標示“刪除價”和真實售價,但用線刪去的價格不一定是消費者理解的“原價”,做法有故意營造減價效果、誤導消費者之嫌。
消委會于4月至7月,每天在4家連鎖超市的16間分店,實地檢視42款較受歡迎貨品的價格標示。
調查發(fā)現(xiàn),在價格牌上一并展示真實售價及刪除價的促銷做法十分普遍。涵蓋的42款貨品中,有2家超市分別有37款及38款貨品以此方式提示價格優(yōu)惠,比例約9成。
調查也顯示4家連鎖超市均沒有根據(jù)香港《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執(zhí)法指引》清楚說明刪除價的定義,有可能令消費者解讀為貨品的“原價”,繼而令消費者以為貨品是從原價減至真實售價。
另一方面,價格牌常以顯眼設計突出產品的價格優(yōu)惠。一家超市把所有相關貨品標示為“特價”,另一家超市把所有相關貨品標示為“hot buy優(yōu)惠推介”,其余2家超市則分別把部分相關貨品標示為“sale”及“今期推介great offer”。
一般消費者會理解標示的“刪除價”為貨品的“原價”,但調查反映逾75%(32款)減價貨品在過去30日內,從未以“刪除價”發(fā)售。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