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知道,人在高溫季節,流汗多易失水,要相應多喝水。但醫生提醒,夏季不僅要多喝白開水和礦泉水,戶外工作人員更應適量補充淡鹽水,以防人體電解質紊亂引起身體疾患。
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一位空調安裝工人。最近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空調安裝和維修活都越來越多,為此他連續幾天都緊鑼密鼓加班加點從早忙到晚。每天安裝空調室外機,他都是大汗淋漓一身濕,衣服能擰出水來,為此他喝了大量的礦泉水和可樂,還是覺得有點頭暈無力。堅持了幾天后,人更加昏了。昨天他從工地緊急趕到前埔醫院看診時,臉上和胳膊上一個勁地流豆大的汗珠,還出現了肌肉痙攣癥狀。經檢查,王先生是因大量流汗帶走了身體太多的鹽分,導致電解質紊亂,后經輸液補鹽等治療,王先生的身體不適很快得到緩解。
前埔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梁祎介紹,人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進食和飲水獲得身體必需的鈉、鉀、鈣等礦物質和鹽,也稱為電解質。但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會導致電解質增加或減少,并使肌體受損,這種情況就被稱為電解質紊亂。梁祎表示,夏季氣溫高、出汗多時,是電解質紊亂的多發期。此時,大量出汗帶走了身體很多鹽分,導致微量元素丟失,此時不僅要少飲含糖飲料,多喝白開水和礦泉水,還應適當補充一定量的淡鹽水,以維持人體電解質平衡。他特別提醒,戶外工作人員休息期間,不要急于鉆進空調房內,過熱的身體一下進入低溫環境易使毛孔收縮,不利身體健康。如出現中暑,也不要急于進入空調房,應將其抬到陰涼通風處躺下休息,進行解衣散熱、冷毛巾敷頭頸等處理。情況嚴重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記者 劉蓉 通訊員 彭欽平)
來源:廈門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