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的枸杞,不僅在國內引發了“保溫杯里加枸杞”的養生狂潮,在國外的ins潮人中,也掀起了一股“中國紅”的狂熱。
然而,在一片枸杞狂歡中,行業內人士感受到的卻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隱痛。
“2015年以前,中國枸杞的出口價格是25-30美元一公斤,但在2015年以后,價格跳水式下跌,一度跌到7、8美元一公斤。這個價格甚至比國內還要便宜,但成本、標準卻要比國內高得多。即使是現在,出口價格也保持在9美元左右。”6月27日,在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中衛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枸杞產業博覽會上,一位枸杞企業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然而,一邊是價格上不去,一邊是出口量猛增。據銀川海關統計,1-5月寧夏枸杞出口貨值9179萬元,同比增長26.5%;出口量1712噸,同比增長35.9%。1-5月寧夏枸杞出口貨值占全國枸杞出口總值的38.3%,位居中國第一。
“一個尷尬的現狀是,我們的優質枸杞以及深加工枸杞制品,只能以原材料出口,無論是價格還是品牌,都收到了嚴重的傷害。”全通枸杞董事長助理趙逢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尤其是以枸杞為重要產業的寧夏,近年來剛剛打出品牌效應,在國內市場上占有重要位置,但在國際市場,還僅能以初級農產品出口。
“在2015年股份制改造以后,我們縮減了出口量,同時在今年拿到了brc認證,這個認證可以進入國外超市系統。”趙逢春表示。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標準化處副處長薛引玲介紹,9月22日起,以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引領理念的《中寧枸杞標準》將正式實施,
“我們通過技術、產品迭代升級,引領中國枸杞產業從1.0時代步入6.0時代,實現寧夏枸杞由‘低質低價’邁向‘優質優價’,步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寧夏枸杞龍頭企業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向峰表示。
出口難題
中國枸杞出口是伴隨著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成長發展的。
經過開發市場、遭遇壁壘、出口受阻、大幅下降、談判交涉、破除壁壘、恢復出口、大幅上升等階段,雖然我國出口枸杞產品總體質量大幅提升,但價格卻難以令企業滿意。
“在出口市場,有些企業刻意壓價,已經成為枸杞出口的隱患。優價才能優價質,低價低質產品惡性搶占出口市場,不僅給出口企業帶來壓力,也對中國枸杞品牌造成傷害。”上述企業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從全國范圍看,直至2018年,我國枸杞被國外官方通報農藥殘留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從我國枸杞產業發展情況分析,規模型枸杞出口企業原料來自其自建基地,種植過程中完全按照出口地區要求用藥,安全衛生指標能夠符合要求,而中小企業原料主要來自市場采購,原料農殘指標較難把控。”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因此,在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研究所,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怎樣減少枸杞的農藥殘留,已經成為近幾年枸杞研究所的重要工作。一些新品種枸杞在這里不斷誕生,更加優良的口感、豐富的營養和低殘留都是更新迭代的重要指標。
“目前,寧夏全區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建成4個國家級研發中心、2個國家級枸杞種質資源圃,扶持培育枸杞生產、加工、流通經營主體730余家。初步形成以中寧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銀川北部為兩翼的一核兩帶枸杞產業發展格局。”徐慶林介紹。
關鍵問題在于,出口企業壓價引發的惡性競爭,給中國枸杞出口帶來重大打擊。2015年以前,中國枸杞的出口價格是25-30美元一公斤,但在2015年以后,價格跳水式下跌,一度跌到7、8美元一公斤。
“要鼓勵枸杞企業參加國際認證和注冊,培育形成一批出口龍頭企業和一批枸杞的拳頭產品,同時要完善枸杞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來完善寧夏枸杞生產加工各環節標準化工作,還要努力拓寬寧夏枸杞出口渠道。”寧夏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建華對此表示。
為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中切實發揮寧夏枸杞的品牌效應,今年以來,“中國枸杞之鄉”的中寧縣委、縣政府在做大做強枸杞產業上下功夫,制定出臺了《中寧枸杞產業整合推進方案》,細化了10個方面30大項119項具體工作,涵蓋了枸杞種植、加工、營銷、文化等全產業鏈。
今年1-5月,寧夏枸杞一般貿易出口9030萬元,增長25.6%,占比98.4%;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方式出口149萬元,增長125.6%。其中,有近五成出口至歐盟。其中,荷蘭、德國出口同比增長均在70%以上。
枸杞經濟
枸杞是寧夏重要的經濟作物。“截至2018年底,寧夏枸杞種植面積100萬畝,枸杞干果總產量14萬噸,年綜合產值130億元。”6月25日,百家媒體寧夏枸杞行大型主題宣傳活動上,寧夏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徐忠詳細介紹了寧夏枸杞產業的相關情況。他表示,寧夏是全國枸杞產業基礎最好、生產要素最全、品牌優勢最突出的核心和道地產區。
中衛市市長李曉波介紹,目前,全市枸杞總面積達35.9萬畝,綜合產值達73.7億元,“中寧枸杞”品牌價值達172.88億元,被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寧枸杞”商標成為全國唯一以原產地命名的枸杞產品證明商標。
同時,在促進農民致富增收上做文章,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的訂單生產模式,制定中寧枸杞最低收購指導價,讓農民安心種枸杞,種出好枸杞。
“寧夏枸杞產業要繼續鞏固和發揮好資源優勢、科技優勢、品牌優勢、文化優勢,著力在創新驅動、品質提升、品牌培育、市場開拓、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努力走上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今年,國家林草局出臺了《關于促進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枸杞產業是林草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林草局將持續加大宏觀指導、示范引領、宣傳推廣等工作力度,支持枸杞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支持寧夏枸杞品牌進一步做特做精做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和草原改革發展司司長劉拓表示。
在第二屆枸杞產業博覽會采購商大會上,開啟了枸杞經銷新一輪熱潮。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