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超市里每盒16.6元的泰國椰子水10元3盒,網上售價25元一包的德國進口巧克力威化餅干10元2包,原價6元一瓶的馬來西亞進口蘇打水10元5瓶……這些平時售價不菲的進口食品,因為臨近保質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價”出售。如今,這樣的臨期進口食品折扣店正在京城悄然興起。(6月17日《北京日報》)
所謂的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而往日讓一些商家頭疼難以處理的臨期食品,似乎正成為一種新的商機。尤其是,對于一些曾經小眾進口食品,也就意味著可以憑借極具競爭力的低價走入更多“尋常百姓家”。可以說,臨期食品低價銷售,只要在法律框架內行事,自然對交易雙方而言是互贏之舉。
據報道顯示,類似的臨期進口食品店在京城悄然興起,并以超低價格迅速吸引客戶。具體來看,形成連鎖規模的品牌包括“悠品食惠”、“t3進口食品”等,連鎖規模已達10余家。同時,淘寶平臺上也出現了不少專營臨期進口食品的網店。各大商超,幾乎每天都會有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通過打折、捆綁等方式進行促銷。
不過,臨期食品低價銷售雖然是一種商機,但銷售臨期食品也有著法律約束。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說,臨期食品銷售須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根據國家有關要求,“臨期”食品專區(柜)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食品經營企業管理“臨期”食品所必須遵循的規范。
當然,面對著臨期進口食品店火爆社區等現象,市場監管也不能松懈。一方面應加強臨期食品相關知識的普及,提升公眾的認識。比如,北京市曾出臺“食品保質期臨界”6級標準,唯有讓消費者認識到這些標準,才能在消費時更好地按需購買。也有必要加大消費警示,以防范過期商品可能給消費者帶來的傷害。
另一方面,也應加強市場監管與整治。比如,對于有意隱瞞臨期食品信息的商家,須嚴懲不貸。今年5月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就提出,督促企業嚴格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和保質期標識等規定,嚴查臨期、過期食品翻新銷售。同時,對電商平臺也應加強規制,以防范臨期食品給消費者權益帶來侵害。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購買低價的臨期食品雖可,但也應切合自身的實際需求。比如,購物前問清細節,尤其要問清楚生產日期、保質期,并協商好退換貨細節,以及留存好相關消費憑據,以便于事后維權。同樣,對于瞄準臨期進口食品商機的淘金者而言,應認識到依法誠信經營才是發財的根本,切莫只將臨期食品低價銷售當商機,而不顧法律與道義。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