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6月14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年油菜籽收割剛結束。記者從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傳來好消息,今年,湖北省油菜收獲面積和產量均比上年略增,經歷了油菜籽收儲政策調整帶來的震蕩后,作為中國油菜第一大省,湖北油菜面積和產量呈恢復性增長,有力保障了居民食用油供給。
上個月,通過組織農機大面積搶晴收割,黃石市陽新縣的油菜籽基本顆粒歸倉。陽新縣浮屠鎮獻甲村村民蔡春花是當地有名的油菜種植大戶,通過運用油菜“345”模式實現油菜全程機械化,對比去年,她發現今年油菜種植收益又有提升,而且在技術員指導和政府扶持下,技術方面全程機械化,一畝只投入100多元錢,可以節約400多元錢。現在畝產至少450斤左右,所以劃得來,嘗到甜頭后今年想種1200畝。
除了大力推廣“345”等綠色高效油菜種植模式外,近兩年,湖北還大力推動油菜多功能開發,各地油菜花旅游開展得如火如荼。正是這些綜合因素的推動,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肖長惜介紹,從2015年開始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取消,但湖北油菜種植規模依然保持在1700萬畝左右,通過功能拓展來提高油菜產業的效益、價值,不僅僅指油菜本身價值倍增,還帶動了農民收入、生態環境、產業的綜合效益遞增。
油菜籽收獲后,各地菜籽油加工企業也緊跟著忙碌起來。油菜籽品質好,出油率高,菜籽油加工企業也愿意出高價訂購。在十堰市竹山縣,農戶賣到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油菜籽每斤高達2.6元。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漢華告訴記者,今年菜籽油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效益好也會提高油菜籽收購價。該公司建了9000畝訂單生產基地,主要給農戶們一個保護價,目前是每斤2.6元,目的就是讓農戶們可以更加放心大膽地種。
為了進一步增進人們對菜籽油的認識,促進油菜產業發展,今年以來,湖北省還持續開展了菜籽油進社區、進超市、進學校、進單位活動,成效明顯。一位通過活動認識和購買菜籽油的武漢市民告訴記者,原來他對菜籽油沒什么認識,這次菜籽油到社區來后才知道湖北有這么好的菜籽油。
生產端和消費端同時發力,今年湖北省油菜籽收獲了近年來少有的喜人形勢。據農業部門初步統計,今年湖北油菜籽收獲面積約1430萬畝,平均畝產首次超過150公斤,油菜籽總產210萬噸以上。湖北省油菜辦主任蔡俊松介紹,全省平均單產首次過150公斤,高產區大面積超過200公斤,產量、面積恢復性增長,品質大幅提升,種植效益非常理想。
來源:央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