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019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在“創新名城”南京啟動。今年糧食科技活動周主題為“科技人才共支撐、興糧興儲保安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表示,科技創新支撐糧食和物資儲備高質量發展,增強國家儲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南京財經大學糧食科技成果展上,一臺智能平倉機器人吸引著眾多參觀者駐足。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召安說,這臺機器人解決了糧食倉儲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的問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工成本。以前一個700平方米的倉庫人工平倉需要兩天時間,人工機器人只需要三四個小時就能完成。
智能平倉機器人只是今年糧食科技成果展上展出的一個科技成果。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糧食科技取得了顯著發展,為國家糧食收儲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糧食儲藏應用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糧油加工工藝、裝備和飼料加工裝備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糧油質量安全研究水平也不斷提高。以糧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為載體,著力解決了糧食行業基礎性、應急性和共性技術需求問題,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支撐行業發展作用顯著。糧食儲藏在多場耦合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有新突破,綠色、無公害儲糧以及現代信息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平房倉橫向通風技術成套儲糧新技術開展示范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糧食加工在稻米、小麥、玉米、雜糧、薯類及米制品、小麥粉加工工藝、生產技術、加工裝備取得一系列研究應用成果;糧油營養研究關注糧油及制品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全谷物食品為代表的糧油新產品開發并得到推廣;內河運輸高效中轉等糧食物流技術與裝備取得突破;信息領域以rfid技術等為代表的儲運物聯網技術開發與示范、“數字糧庫”建設等科技成果為保障國家糧食收儲供應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撐。“大型智能化飼料加工裝備的創制及產業化”等13項糧食科技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發明獎。
張務鋒表示,保障國家儲備安全,迫切需要科技支撐。依靠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推動儲備設施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實現儲備管理優化協同高效,增強國家儲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推動“深化改革、轉型發展”,迫切需要科技支撐。激活創新“第一動力”,用好人才“第一資源”,持續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安全保障水平。建設糧食產業強國,迫切需要科技支撐。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深化產學研合作,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促進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加快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在今年糧食科技周活動期間,將開展科技成果、科研團隊、科研機構與企業“三對接”和人才供需對接等活動,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助力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綠色優質糧油產品需要,充分發揮糧食和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在保障國家安全中的基礎性作用。在2019年糧食科技活動周期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政府網站還將開設科技周專欄,各地糧食部門舉辦豐富多彩的糧油營養健康知識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活動,參觀現代化糧庫、糧油加工企業等愛糧節糧教育基地。通過這些活動,將把保證糧食安全,促進糧食高質量發展,優質糧油服務人民健康消費的理念,傳遞給廣大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為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提供有效的支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慧)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