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在北京召開“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簡稱“兩減”)和“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簡稱“糧豐”)重點專項管理專家委員會2019年度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兩個專項的實施進展情況、取得的成效與亮點,剖析了問題和不足,并明確2019年工作思路和實施方案,為進一步推動專項實施指明方向。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雄年介紹說,“兩減”“糧豐”專項自2016年啟動以來,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和總體任務目標,各項研發工作進展順利。兩個專項已全面完成中期任務,在理論機制、技術方法、產品裝備、模式構建和示范推廣等方面均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階段性成果,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和化肥農藥減施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其中,“兩減”專項開發了新型肥料研發體系和一大批化肥減量替代技術和產品,實現萬畝示范方化肥減量施用12%,利用率提高6%;研發了一系列新型農藥及替代技術,實現萬畝示范方替代技術比常規化學農藥減量15%。該專項闡明了44項新機理,發明了508項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研發出559個新產品、新裝置,獲得發明專利524項,發布各項標準251項,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技人員超過65萬人次,總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4億畝。
“糧豐”專項共闡明新機理51項,發明新技術、新工藝200項,獲得專利422項,研發新產品和新裝置180件,制定國家、行業、企業標準36項,圍繞三大糧食主產區、三大糧食作物進行了良種良法配套、土壤培肥與改良、智能化生產、災害防控、抗逆豐產、資源優化配置、高產減排七大類關鍵技術創新,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民45.8萬人次,示范面積1.67億畝,示范增產增效明顯,為糧食作物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兩減’’糧豐‘專項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瞄準現代農業建設短板,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化肥農藥負增長的重要保障。更是新時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科技支撐。”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副巡視員張文在會上表示。
張文強調說,“兩減”“糧豐”專項要瞄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化肥農藥負增長”的戰略目標,既要完成任務書規定的考核指標,又要切實解決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問題;要與“一控兩減三基本”“綠色高產高效創建”“三區三園一體”等重點試驗、示范區緊密結合;同時,進一步聚焦實際需求、服務產業發展,加快執行進度,培育、凝練重要研發進展,匯聚形成重大標志性成果,并適時進行成果宣傳、展示與轉化,擴大影響力,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楊雄年也表示,今后各項目要繼續圍繞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戰略,圍繞中央對化肥農藥減施及糧食生產工作的總體部署和安排,切實發揮好科研與產業對接的“生力軍”作用,強化團隊協作,推進交流銜接,規范資金使用,加快執行進度,加強成果凝練,加快轉化推廣,強力支撐農業綠色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
“兩減”專項關鍵技術突破性進展
一是通過研究元素配比、養分形態、納米材料、天然生物資源對肥料養分的增效作用,研發了新型增效復合肥與增值肥料、緩釋肥料、高效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全元生物有機肥、生物炭基肥料及環境養分利用技術,初步建立了我國新型肥料研發技術體系,開發的一大批化肥減量替代技術和產品,實現在萬畝示范方內新型肥料與化肥替代技術,比常規肥料和習慣施肥減量施用12%,利用率提高6個百分點。
二是基于多基因聚合載體技術,研發了rnai調控產品,作物免疫誘抗劑、生長發育調控產品,天敵防控技術及產品,生物源活性產品,智能光波誘殺產品及技術,化學農藥協同增效和智能控釋技術及產品,實現了新型農藥與替代技術在萬畝示范方內,比常規化學農藥減量施用15%,為建設主要作物重大病蟲草害全程立體化綠色綜合防控體系奠定了基礎。
三是以主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和果樹種植體系為對象,通過研究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智能化精準施肥技術、養分快速診斷、氮素實時監控及智能化原位監測技術、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等一系列高效施用技術與智能化裝備。建立了我國智能化裝備研發技術體系,實現高效施肥技術與智能化裝備比習慣施肥化肥減量施用10%,化肥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智能化施肥效率達到人工施肥的10倍以上。
四是研究了土壤消毒技術、種子種苗長效緩釋藥劑處理技術、地面自走式噴桿噴霧技術、航空高工效施藥技術等,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化學農藥高效施用技術及智能化裝備體系。建立我國農藥施用智能化裝備研發技術體系,形成新型高效施藥新技術。實現田間防治效率大于30畝/小時、節省勞動力成本50%的同時,農藥減施15%。
關鍵技術取得14項標志性成果:綠色高效增值復合肥料新產品大面積實現產業化;小麥、棉花、水稻智能化精準施肥技術裝備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完善了地面航空施藥高工效智能化平臺;首個抗植物病毒微生物免疫誘導蛋白產品獲農藥正式登記;鱗翅目/鞘翅目害蟲雙殺bt工程菌g033a殺蟲劑獲得登記;小分子綠色殺菌劑“丁吡嗎啉”等獲農藥正式登記;研發并示范推廣了一批生防菌劑產品;研發并示范推廣了一批生物除草制劑產品;進一步完善了天敵昆蟲擴繁設備及工藝;構建了微生物源活性代謝物庫;改良了農作物秸稈纖維素基控釋摻混肥生產工藝;研發了網絡互穿、彈性和超疏水控釋等一批緩/控釋肥技術;挖掘了微生物肥料功能潛力并完善了微生物有機肥產業技術鏈;設施作物精準水肥一體化裝備及配套系統獲新產品認證。
集成示范取得了7項標志性成果:探究建立了區域土壤熏蒸消毒技術體系及服務模式;建立了甘肅渭河流域塑料大棚韭菜多層覆蓋減施增效栽培模式;初步集成并區域推廣應用8套水稻兩減技術模式;初步建立油菜5大產區化肥農藥減施技術模式15套并進行示范;研制特色經濟作物專用新型肥料、集成甘蔗螟蟲農藥減施高效防治技術;研發適用于南方和北方葡萄及瓜類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建立18套技術推廣培訓模式和1套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框架。作者: 張凱 王騰飛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