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持續推進減少水產用藥使用量,促進水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深入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近期,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制定《2019年全國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方案》,印發各地組織實施。
一、提出年度行動工作目標
2019年,通過各地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參與行動養殖企業使用獸藥總量同比平均減少5%以上,使用抗生素類獸藥平均減少20%以上,在全國形成一批可復制、操作性強的用藥減量化技術模式,大菱鲆等重點養殖品種開展“零用藥”技術模式示范取得初步成效,依法、科學用藥水平明顯提高。
二、依靠5條減藥技術路線
根據水產養殖病害發生危害的特點和預防控制的實際,提出減少用藥的5條技術路線。
一是使用優質苗種減少用藥。二是控制病害發生減少用藥。三是依法精準用藥減少用藥。四是推廣生態養殖減少用藥。五是加強日常管理減少用藥。
三、分區域開展工作指導
分華北、東北等7個區域,實施分類指導、分區推進。以華北地區為例,對鲆、鯉、草魚、鰱、鯽等主要養殖品種,重點預防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等的發生,盡量減少該地區高耐藥率水產用抗生素的使用。重點推行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魚菜共生模式、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等。
四、明確各地工作要求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各省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盡快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整合力量、加強督查和技術指導,落實各項工作措施。二是加強技術指導,保證效果質量。加強對本地區養殖企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重點聚焦綠色生態養殖、病害綜合防控和精準用藥等技術知識。三是廣泛開展宣傳,引導社會參與。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手機app、網絡媒體等,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傳播綠色防控技術和規范用藥知識,提高行動的公眾認知度、知曉率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來源:中國漁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