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一次金融危機、一場技術革命或者一次重大的坎坷等,都可能對一個行業造成災難性影響,或者令眾多企業瀕臨倒閉。當前,中美貿易戰、經濟結構調整與非洲豬瘟就對我國經濟環境和畜牧行業造成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畜牧業落后產業體系的舊船票能否登上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改革、鄉村振興的大船?有沒有讓行業或企業迎難而上保持長盛不衰的奧妙呢?如何重塑畜牧業生態勇生新思維和新模式從而做好畜牧業永續經營的路徑設計?
一、重塑變局
不確定性成為環境的主要特征,人不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唯有順勢應變,轉危為機,讓團隊的組織者都能主動接受變化、駕馭變化,并養成主動接受變化的習慣,從而進行自我改變,并帶動團隊成員迎接變化適應變化,進行自我變化,讓團隊的生命力更頑強。
實際上危和機是一體兩面,關鍵是如何看待付諸行動。一定要牢記:在順勢馭變的同時,要堅守企業的根本和特色以及多年傳承下去的優勢和根基!整個團隊要不斷提高創造力、抗風險能力并不斷培養擁有創造力的人才,同時用高精尖新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來引領行業的前進,方能轉危機為商機,以此更好地駕馭面對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實現與變革共舞,做好變革的管理者與組織者,讓變革創新成為一種自我驅動的能力,不斷地用持續的變革讓自己和團隊以及合作伙伴獲取成長。
二、重塑格局
戰略的原點在企業及企業家本身,源頭則在市場終端及消費者那里。但前提是突破企業家自身發展瓶頸、提升格局、發現商機。瓶頸是可以突破的,但不是一般性學習就能實現的,真正的突破瓶頸是向內求。這時候應該切實明白企業家的使命擔當,以誠信利他的思維做人做事,把企業的命運和民族的使命緊密相連,提高自身格局和境界,突破發展瓶頸,帶領企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企業家具備了更高的格局和視野才能站的高、看得遠,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商機,同時信心滿滿地成就別人不想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業,從而帶領各自企業進入一個無瓶頸的、嶄新的、倍增的、廣闊的發展空間!
進入新的發展維度,看清和把握重大商機則輕而易舉,在人群越聚集的地方是產生重大商機的沃土;在問題越集中的地方發現別人別人發現不了的關鍵商機,同時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重大問題;在信任越缺失的地方,更能夠贏得用戶的信任,能夠抓住人們內心渴望的重大商機;在難度越高越難的地方,有信心有能力戰勝挑戰,把握難得一遇的商機。因此,在以后的發展運營中,一定要摒棄“跟隨”型,各歸其位精準運營,大力自主創新創智,主動提高維度升級為“引領”型企業。如果不具備引領的實力和影響力,可再辟蹊徑切實提高自身水平,這比打敗別人更重要,沉潛專注做“隱形冠軍”,在每個細分市場的領域做到極致,自然就不戰而屈人之兵。
三、重塑戰略
對于習慣規模擴張的企業家來說,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里,如何保持企業自身的均衡、持久發展,迎接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的大勢,是急切需要補上的一課。一是要清晰認識不同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洞悉管理時代的規律,做時代的企業,做時代的企業家,順勢而為,領勢而為;二是明晰企業發展定位,最高級的競爭是避開競爭的紅海,在差異化的藍海里縱橫捭闔;不以規模論英雄,做強比做大更重要,專業化比產業鏈更重要;三是正確處理好穩健經營與持續發展的辯證關系,企業自身的能力和鍛造是至關重要的;四是建立產業鏈和消費端為核心的新型價值創造、價值評估、價值分配的價值重塑體系。
四、重塑平臺
當前,農牧行業的服務早已經不是單純的賣產品,賣方案,而是給廣大養戶朋友提供持續成長的平臺,全心全意為養戶服務。基于此,企業的服務策略就是搭建超值服務平臺和資源平臺,牢固樹立匍匐在地的謙恭姿態,以全身心投入、創造性發揮的忘我心態,將廣大養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疾苦冷暖時刻裝在心上,建議廣大農牧企業扶持優秀養戶因地制宜,提供一戶一案的服務方案,隨時隨地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貫徹國家法律法規,致力于推行無抗養殖,明晰無抗養殖不僅是消費者的需要,也是自身的需要;積極打造新型農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利他利社員,與社員一同成長,彼此成就;構建家庭農場,致力于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友好,通過模式升級幫助養戶和客戶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對中小企業而言,切記擺脫資本壓力和信息泛濫導致的浮躁心態帶來的迷茫,看清局勢,力求突破。現階段中小企業并沒有現成的商業模式可供復制,但中小型企業具備專業化的優勢,可以通過搭建平臺整合優勢資源,面向特定群體提供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打造平臺化優勢。
五、重塑人才
不論農牧業如何變遷,人的培育發展是永恒主題。變局之下,人事紛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農牧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進程中,行業后續整體專業化人才隊伍尤其是業務團隊和服務團隊人數規模偏少,外部人才難以進入、人員結構不合理,梯次梯隊建設不到位,部分企業從業人員尤其是中高層偏老齡化。“定策略、帶隊伍”的領導職能較弱。原因在于理念滯后、職能平臺支撐不足、資源配置偏少、關鍵行為(尤其是領導行為)缺乏力度等。
對以規模發展為主的畜牧企業來說,企業從優先追求規模成長轉向質量、效率、效益驅動,優化產業和人才結構,重塑企業文化,做好清晰定位,明晰發展方向和目標是管理層面對的最大挑戰。在互聯網、物聯網、新經濟發展、重大疫情的大背景下,復合型、高素質、高度專業化、跨界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引進是全行業的迫切任務。
六、重塑團隊
團隊的思維習慣不要固化,非洲豬瘟的重大疫情面臨的是行業的重新洗牌和原來經驗做法的顛覆。這個時候一定要有空杯的心態,實事求是的前提是解放思想!真正與員工、合作伙伴和養戶們建立真誠的心與心的鏈接,利益用戶心靈,市場的廣度和厚度就有了若干倍的增加,員工的熱情和創造力就被激發出來,有效聚合團隊的閘門就被打開。
激活組織,完善組織架構,建立協同運作的機制和管理目標,讓團隊成員在一個共同平臺上創造價值,激發引導員工去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發揮團隊成員的主動性,使團隊的成長沿著寬廣的道路闊步邁進,以此應對行業的不確定性,以忘我的姿態和昂揚的斗志迎接全新的挑戰。狼性團隊打造成為企業發展必須,只有自身成為狼性,才能與更兇猛的狼共舞。
七、重塑機制
通過共享制度設計的精巧,實現員工和企業搭建事業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的華麗轉身,基業長青的夢想得以實現。改革開放四十年造就了一個溫氏農牧帝國,我們試問:我國畜牧業有沒有可能再出一家溫氏集團?溫氏成功的秘訣,固然有若干商業理論的總結,但歸根結底莫過于一句普通的老話——財散人聚,財聚人散。正是這種股權治理結構,員工把企業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未來當成自己的歸屬,才讓溫氏眾志成城,高歌猛進。溫氏的核心理念——齊創共享,搭建利益共同體,愿意分享才能收獲共贏,尊重員工才能尊重客戶。溫氏的成功是分享精神的成功。在面臨共同的天時地利時,人和尤其與員工、用戶的和合與齊創共享最關鍵。
八、重塑體系
在構建我國現代化養殖產業體系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充分尊重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農情和小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主要形式這些客觀規律,本著因地制宜、大小靈活的原則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豬場,破除規模化、工廠化養豬一味盲目擴張、過度資本化、意在取代散養小戶的誤區。
創造企業價值,更應倚重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就是綠色、開放、共享、生態;這是前提更是根本,產業化龍頭企業務必順勢而為升級為生態化企業是關鍵。同時保持清醒,腳踏實地,定好位布好局,大企業做強(鏈),中企業做優,小企業做特。
九、重塑模式
切實構建后非洲豬瘟時期的畜牧行業發展新模式,諸如分散式適度規模家庭農場飼養模式、能繁母豬和育肥豬分開專業化飼養模式、用戶聯盟利益共同體聯合經營模式、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型廠場建設模式、養戶精準服務和個性訂制需求模式、渠道業務扁平化飼料廠—養殖場模式、龍頭企業+合作社平臺模式、專業化公司+生態農場建設模式、家禽、反芻、水產、特養建設模式等等。
十、重塑信心
在當前肆虐的非洲豬瘟面前,我們可以擲地有聲地說,其實能真正打敗自己的不是敵人、不是競爭對手,不是市場,不是行情,而恰恰是自身,能讓你放棄的也是自身!我們要對抗的不僅僅是外部環境,而是內心面對困難、迎接挑戰、永不言棄、找對方法的初心和勇氣!只要樹立信心,眾志成城,措施得力,防控得法,自然會構建起防瘟控瘟的萬里長城。
非洲豬瘟肆虐只是對豬料生產及豬肉的消費受到了一定影響,此消彼長,禽料、禽肉的消費、反芻動物、水產系列等等都是增長很大的,所以說大家應該對2019年的發展充滿信心。橫向看行業,縱向看內功,建議大家刪繁就簡,標新立異,系統提高核心競爭力,夯實內功,激發活力,以全新的姿態進入新的一年。
【結 尾】
大浪淘沙,中流擊水,考驗農牧企業家智慧的時刻來臨了!智是做加法,慧是做減法;智是拿得起,慧是放得下!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在天時地利人和巨變的情況下,轉變觀念搶抓機遇,創新變革迎接挑戰。“鷹的重生”故事不能光講給別人聽,蛻變和重生就發生在每個人身邊。業態重塑,路徑勇生,創新精神永不過時!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